死有餘憾

某位禦史因犯重罪,被依法處死。有個負責審理案件的官員白天和衣而臥,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恍惚之中,他竟看見了剛剛死去的禦史,吃驚地問:「君有冤屈嗎?」禦史說:「我身居禦史,接受賄賂,出賣奏章,依法當死,有什麼冤屈呢?」這人又問:「君既不冤屈,又為何前來見我?」禦史回答:「因為對君感到遺憾。」這人說:「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有七、八個人,舊交像我的也有兩、三個人,為何獨獨對我有遺憾呢?」禦史說:「我與君過去有隔閡,不過是功名進取途中的互相排擠,並非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我受審時,君雖因避嫌沒有發問,卻有洋洋得意的神色;我定案時,君雖表面同情,虛詞寬慰,卻隱隱流露出幸災樂禍的心思。這實際上是他人依法處死我,君以舊怨快我死。患難之際,這是最令人傷心的,我哪能不遺憾呢?」這人惶恐不安地對禦史謝罪,問道:「這麼說來,君要報復我嗎?」禦史回答:「我死於法律制裁,哪可報復於君?君有這樣的居心,自然不是得福之道,也不用我來報復。我只是心中不平,讓君知道罷了!」禦史說完這話,這人若睡若醒,睜開眼睛,已經不見禦史,而書案上的茶還沒有涼。

後來,親友見他精神恍惚失常,暗中詢問,他才把夢中的事情詳述出來,並且長歎一聲說:「幸好我還沒有落井下石,他都這樣恨我。曾子說過:『哀矜勿喜』,這話太正確了。」該官員的親友對人講述這件事,也長歎一聲說:「負責審案的官員,一旦有了私心,即使應當判罪,罪犯還不服氣,更何況是不應當判罪呢!」

【原文】

禦史某之伏法也,有問官白晝假寐,恍惚見之,驚問曰:「君有冤耶?」曰:「言官受賂鬻章奏,於法當誅,吾何冤?」曰:「不冤,何為來見我?」曰:「有憾於君。」曰:「問官七八人,舊交如我者亦兩三人,何獨憾我?」曰:「我與君有宿隙,不過進取相軋耳,非不共戴天者也。我對簿時,君雖引嫌不問,而陽陽有德色;我獄成時,君雖虛詞慰藉,而隱隱含輕薄。是他人據法置我死,而君以修怨快我死也。患難之際,此最傷人心,吾安得不憾!」問官惶恐愧謝曰:「然則君將報我乎?」曰:「我死于法,安得報君。君居心如是,自非載福之道,亦無庸我報。特意有不平,使君知之耳。」語訖,若睡若醒,開目己失所在,案上殘茗尚微溫。後所親見其惘惘如失,陰叩之,乃具道始末,喟然曰:「幸哉我未下石也,其飲恨猶如是。曾子曰:『哀矜勿喜。』不其然乎!」所親為人述之,亦喟然曰:「一有私心,雖當其罪,猶不服,況不當其罪乎!」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三 灤陽消夏錄三》,紀昀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