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異路

河間人王仲穎先生(安溪李文貞公為他改字為仲退。但他原來的字通行已久,沒有人稱呼他改過的字)名叫之銳,是李文貞公的門下高足。他對經書造詣很深,而且行為方正,完全符合古代君子的標準。在康熙十四、十五年間,我隨姚安公在京城,那時他還任國子監助教。沒能見他一面,至今我仍悵然若失。

傳說,他曾在夜裏偶然到屋後空院裏,拔他種的蘿蔔來下酒,恍惚中好像看見一個人影,以為是小偷,卻倏然不見了。他知道是鬼魅,於是,便根據幽明異路的道理,嚴厲責備鬼。在一叢竹子間,有人回答說:「先生精通《易經》,一陰一陽,就是天道。人白天活動,鬼晚上活動,這就是幽與明的區別。人住在沒有鬼的地方,鬼住在沒有人的地方,這就是異路。所以天地之間,無處無人,無處無鬼。只要互不影響,就不妨相安並存。假如鬼在白天進了先生的家,你責備是有道理的。如今已是深更半夜,這兒又是人跡難到之處。先生在鬼活動的時間裏出來。進入鬼住的地方,既不拿著燈燭,又不出聲,以致猝不及防地突然相遇,這是先生冒犯了鬼,而不是鬼冒犯了先生。我敬而避開已經夠了,先生為什麼這樣嚴厲地責備我呢?」王仲穎笑道:「你說得有理,就算了吧!」

後來,他和門生說起這事,門生說:「鬼既然能說話,先生又不害怕,為什麼不打聽一下對方的姓名,稍微對他語氣溫和些,問問關於地府的說法是真是假,這也是瞭解事物,豐富學問的一種途徑嘛!」王仲穎說:「如果這樣做,則又是人與鬼相熟了,還說什麼幽明異路呢?」

【原文】

河間王仲穎先生(安溪李文貞公為先生改字曰仲退。然原字行已久,無人稱其改字也。),名之銳,李文貞公之高弟。經術湛深,而行誼方正,粹然古君子也。乙卯、丙辰間,余隨姚安公在京師,先生猶官國子監助教,未能一見,至今悵然。相傳先生夜偶至邸後空院,拔所種萊菔下酒。似恍惚見人影,疑為盜。倏已不見,知為鬼魅,因以幽明異路之理,厲聲責之。聞叢竹中人語曰:「先生邃於《易》,一陰一陽,天之道也。人出以晝,鬼出以夜,是即幽明之分。人居無鬼之地,鬼居無人之地,是即異路焉耳。故天地間無處無人,亦無處無鬼,但不相干,即不妨並育。使鬼晝入先生室,先生責之是也。今時已深更,地為空隙,以鬼出之時,入鬼居之地,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敬避似已足矣,先生何責之深乎?」先生笑曰:「汝詞直,姑置勿論。」自拔萊菔而返。後以語門人,門人謂:「鬼既能言,先生又不畏怖,何不叩其姓字,暫假詞色,問冥司之說為妄為真,或亦格物之一道?」先生曰:「是又人與鬼狎矣,何幽明異路之雲乎?」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五 姑妄聽之一》,紀昀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