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

一、潔身自愛 菩薩相救

溧水地方有位湯聘的人,在學生時代家貧如洗,但侍母至孝。有次忽然生病死了,看見鬼卒幾個人來拘捕他,遇到普門大士,聘以老母無人侍奉哀告求生。大士說這是個盡孝思的人,且查他於某年月日乘船,船主女兒姿色美麗善於誘惑,聘正色拒絕之,他前程遠大當可急令還魂。鬼卒說他已經死了幾天,屍首早已腐爛,奈何能夠還魂呢?大士命善財童子,往西天去取牟尼泥來,命鬼卒保護屍體。

大士又告訴聘說:「見你遇色而不淫,所以特來相救,汝宜當加強信心、樂善好施,今日人心陰薄,鬼神伺察很嚴,從前功名富貴生來便定,近來則善惡冊籍一月一造,無待後日來生始有果報」。善財童子回來已經過了三日,泥色如同栴檀香氣不散,因此令善財童子到他家裏去,屍體果然腐爛了,他的老母在旁涕淚交流,死了已經七日還無以為殮。善財即以泥團繞屍體三匝,一會兒,臭氣漸漸消失了,腐爛的地方亦安好如常,於是有了生氣,善財令聘魂從口入,屍體即漸可動,他的母親驚惶而狂叫,鄰人聽到都來觀看,聘已經坐起來了。

湯聘便對他的母親說:「兒已再生了,母親不要害怕」。因此,敘述遇見大士得以再生的經過,並謂兒本無科名;壽命已盡,因為力求報父母恩,大士並命兒持貪淫葷酒諸戒,可與我科名長壽。兒唯以不能喪命,其餘都如所戒,大士許兒成進士但命中沒有祿位,切勿在朝廷做官而已。後來,聘於順治辛丑年(1661)果然中進士,不茹葷,聲色貨利都皆淡泊,唯長齋供佛以侍奉母親。至他母親死後,就任真定縣令卒於任所。

按:湯君聘在《再生錄》中寫有這麼一段。說他死去之後,遇見觀音菩薩對他說:「從前,功名利祿壽命,生來就已確定。現在,人作善惡轉眼就報。至於說要根據人們善惡簿冊,一月一造,一日一報,還有什麼來世造等等說法,都來不及了。如某家子弟原本該登第,卻因這家人無故踹蹋字紙,以致喪命;還有某人本該考取功名,由於本人行為不檢點,必須養心息慮改過,方可登第;再有某人竭力做善事,只因功行尚未圓滿,沒有立即給他賜福,如能繼續精進下去,以後必定會登第云云」。他聽過之後,默記著這些人的姓名,結果,都一清二楚地應驗了。

二、現世報律例節錄

辛天君 降

(一).案由:數年前在台灣北部,有位卅餘歲、幾近四十歲之壯年男子,在鬧市商街中,只因無意間撞及一位年輕人,竟遭致凶器以對,身受輕微傷害;此年輕人欲再進一步傷害其命,卻因凶器故障,乃得此一壯年男子死裡逃生。

(二).說明:緣何此一男子,可以在岌岌可危之際死裡逃生?當然,必需由夙因註成此生命象說起。此一壯年男子,原本命程註於卅九歲之年重業因果緣熟,牽引命關災劫之凶噩。故於是時使其不注意中,擦撞此一年輕人,而此一年輕人又是身懷凶器,欲為友人助陣,因而當下產生誤會,形成此一災難。但是此一壯年男子,卻在年輕服役之時,曾有部隊中老長官之妻欲加誘引,當下阿兵哥能夠自我把持,實屬罕見;尤其甚多類似案例,常在軍中老兵間,時有所聞,因而已積福德。直至其退役進入社會中,因信仰之故,曾發大心願,認捐助建廟堂,及贊助雕塑金尊,功德完成。其後為人亦稱平實,努力工作,唯年近四十,報業已註,因而南天有司核鑒,已達福報,乃加以化轉,在災劫發生當下,使年輕人之凶器產生故障,使其得以死裡逃生,完成果報,以福德化轉其命程。

(三).註解:眾生須明悟,命程所註好、壞,善福、惡孽,諸此萬般事物,早在出生之際已然形成,故在人生歷程中,按部就班實行此一報業;但扭轉命程之關鍵,即在出生之後所行所為。因果論中雖是有因必有果,但是仍有一種因緣,名曰「新造因」,意指當下所造作而形成之業緣。眾所周知,「了凡」及「鳳儀」二位近世之事例,完全扭轉命象,即是明証!故眾生無須為不能知、及無能為力之過去世所造作追悔,而應認真看待今後必須面對之業報;從而重視現世報之天律,因此係大幅提升化轉命運之德澤律例!願眾生勉之。

三、正念正行 扭轉命運

江西儒生沈鸞,已屆中年,雖曾生育子女,但都夭折或病故,總難養大成人。家境貧窮,在學館擔任塾師。有一天,下課稍晚,回家時又適逢下雨,家門已經關上,正要叫門,聽見屋裏有女孩聲音,隔著門扉詢問夫人之後,才知是鄰家女孩過來與她作伴。於是沈鸞囑咐夫人不用開門,他去別處住宿。沈鸞冒雨到附近一處道院暫憩,就在那天晚上他夢見天帝賜以兩色絲緞,極為耀目。醒來時才過子夜,夢境中的景象仍十分清晰,恍若歷歷在目,猶見大殿之內光輝四映,五彩繽紛。此刻,霏雨停歇,月華灑落殿堂內外。

沈鸞後來又生二子,長子文系,次子可紹,都能順利成長,而且相繼登科及第。

沈鸞因為夙世業力而貧窮,子嗣難養,又無功名;可是,因為他今生的守正不阿,為了愛惜鄰女的名節,甘願冒雨投宿別處,由於他的這份正念,和他日常的正行,終能扭轉命運。雖屆中年,復得二子,且能登第。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之,平素一絲一縷的善念和善行,聚少成多,不可藐視!

四、正行、邪行 果報立見

宋朝簡州(今中國四川省)進士王行庵正行不苟,與表弟沈某比鄰而居。沈某體格強壯,但素行不良,屢作姦淫之事。王行庵常勸誡他:「我淫人妻,人淫我婦;報應是很可怕的,你應該改掉這種習慣」。沈聽了笑答:「誰聽說或見著好色的男士都是頭頂綠帽、盡作龜兒了?我把家門關緊了,有什麼好擔心的?」行庵道:「這種不可告人的羞恥事,想掩飾都怕來不及了,誰還會說實話?到處去講?」

之後沈某暗中指使一名僕婦去引誘王行庵,結果被行庵嚴正拒絕;後來又找了一名年輕美豔的婢女,朝夕藉故親近,想要找到把柄取笑表兄,但是王行庵依然不為所動,因此其詭計也就未能得逞。

有一日,沈某從外回家,見到妻子與人苟合,頓時恨徹心脾,想要抓起手邊的器具擲擊二人,可是手卻抬不起來,愣愣的站在一旁,其妻以為是丈夫自己平日行為不端,所以才心虛不和她計較,於是便與人從容盡歡;沈看了氣極!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徒然在旁頓足、瞪眼,一時頭暈目眩,大叫一聲倒地而亡!

王行庵五十歲時,生了一場重病,奄奄一息之際,家人及醫師都以為他活不成了。是夜,家人夢見一位老人說:「公之大限,壽僅五十,但公曾兩次不犯邪淫,並且遇有機會,即勸人亦不可犯,以此之德,增壽三紀」。次日家人將夢中老人所說告訴王行庵。王行庵聽了,悚然而驚,心想:虛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鑒我也;頭上之三台北斗,赫赫然其臨我也;暗室閒居,莫生妄想,勿喪良心,正念須持。

王行庵後來果然壽至八十六歲,親眼目睹子孫俱為富貴。

行庵曾勸誡表弟:「你淫人婦,人淫你妻」。但沈偏不信。壯年之身,因色心熾盛,縱欲過度,精竭氣耗,神疲力乏,身體虛弱而不覺知;見了妻子與人苟合,欲伐之卻力不從心,加上盛怒攻心,壯年暴斃。行庵身體雖不如表弟強壯,但知珍重有節,不犯邪淫,又復勸誡他人亦勿犯淫,因而得享高壽。表兄弟二人,一正行,一邪行,現世之果報立見。

五、不貪女色 庇蔭六代

莫文通,明朝雲閑(今江蘇省松江縣)華亭人。世代務農,樂善好施。有一天乘船到鄉間去買稻種,在江邊看見兩名大漢綁縛著一名少女,正要將她推入江中;莫文通上前問大漢這是怎麼一回事?大漢回答說:「她是我家主人的女兒,主人聽夫人說她與男子有苟且之事,敗壞了名節,叫我們將她推入江中」。少女哭著說:「後母進門以後,一直在我們父女之中挑撥離間,這次竟然以苟且之事誣諂我,父親不察,信以為真……」莫文通對大漢說:「這種事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是不能聽信的,如果冤枉了她,不僅害了一條人命,一生的名譽也都毀了。放了她吧!她也怪可憐的,後母挑撥,父親也不顧惜她這個女兒了。我這裏有些銀兩給你們,就當作是酬謝你們放她一條生路的報償」。

少女被鬆綁後,叩謝莫文通救命之恩:「恩人!小女子願以撿回來的生命奉事恩人」。莫文通答道:「我並不是貪愛你的姿容,要你報答才救你,我是不忍心你年紀輕輕的,就這樣死得不明不白,從今以後,你更要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落人口實。現在天色已經晚了,孤男寡女不適合同處小舟上;你往前走,到燈火明亮的地方,找適當的居處投宿,我這裏還有些零錢給你作食宿費用」。

那天晚上,莫文通的妻子夢見一位神人告訴她:「你夫君救人一命,復不納受為妾,且於暗處不淫處子,陰德深重,上天將善報你家的數代子孫各個都賢孝有德」。莫文通回到家後,跟妻子談起沒買稻種及救人的事,妻子也將夢境告訴夫君,並讚歎夫君仗義行仁的美德。根據史籍所載,莫文通的子孫果然賢孝:

莫文通之子:莫勝,字景剛,以明經而通仕途(註);官職虎賁左衛,工書畫,善畫魚。

莫文通之孫:莫昊(三代)為鄉薦第二名。曾孫莫愚(四代)為舉人。玄孫:莫如忠(五代),字子良,為鄉薦第二名,嘉靖進士,累官浙江布政使,潔身自好;善草書,詩文有體要,著有《崇蘭館集》(明史)。如忠之子:莫是龍(六代),字雲卿,十歲能文,擅長書畫;皇甫汸及王世貞之輩極為稱讚。著有《石秀齋集》及《畫說》。

莫文通雖世代務農,讀書不多,但能於他人性命正逢攸關之際,放棄自己買稻種之錢,見義救人,而後,又不為美色所動,不趁人之危,所受果報使後代子孫俱受庇蔭,從此轉為書香門第,而入仕途,這種盛德感召的果報,誠然不可思議。

註:明經,明於經術,舉試科目之一;以詩賦取者謂進士,以經義取者謂之明經。

(第一則節錄自《觀世音菩薩靈感錄》,李圓淨居士著/演培法師白話講述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卷一》,釋海山等主編;第二則節錄自《現世報律例》,台中豐原懿敕拱衡堂著作;第三~五則節錄自《戒淫修福保命》,天華出版社編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