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您:一個科學者的見證

一個台大理工科學生,於忍耐如刀山之大苦廿年後,突蒙神感應,知其前生乃某大軍閥出身(恕不便道出其名)禍國殃民,淫、殺、盜、酒、賭無量無邊。並蒙神三次引導覽讀其前生傳記,乃知該生廿年來所遭受之血淚痛苦,完全乃由前生所做成,而同時在廿年苦難之中所以數次蒙人救護,亦乃因前生所為之「善事」所成,並蒙菩薩感應指示其在受苦難中前後左右皆前生之眷屬、部下及前生受惠而此生來報者。該生在根據西洋靈魂學中之相似例子,而比較其前後左右個人之前後生性格特徵身體特徵,以及在該生受難中其所表現之親善態度及生死年月等則各各符合,始信佛說:「緣聚則合,緣盡則散」乃宇宙人生之真理。前後果報事體對應分明,絕無絲毫遺漏牽強或不合理之處,因果極為科學,且巧妙使受罰者沒有怨言。該生在閱覽前生事跡並前後對照之下,驚怖無比,乃即刻吃素禮佛。同時其所餘留之危險大病,亦於誠心誦唸「白衣神咒」一萬二千遍及大舉放生後,即得感應而痊癒大半。該生在感激之餘乃出資刊印多種善書,以廣流佈。並做此短文以證其靈驗。

科學進步之後,人們都重視物質界,而輕於精神界,使人類精神空虛,災禍臨頭。事實上精神界偉大莫比,其中神祇目光如電,具「他心通」,物質界人之一切心智活動皆能知之底細,人可瞞得住物質界之法官、警察或律師……但絕無法逃過神明之聰智睿知及記錄。此乃該生之數年經驗及實驗所得,妄言者入無底地獄。又該生依親身經驗而再三勸告:「精神界中淫、殺兩業受罰最重(而孝道受報最深),欲求福避禍者胡不切切戒之!」

因果報應事跡見證(有廿年日記為據絕對可靠)

謹寄語社會上拈花惹草,放映春宮者,引誘婦女賣淫者,流通黃色小說者,慘殺動物出賣者,趕快回頭放下屠刀。不然業報一至,後悔莫及矣!

一、前生淫業今生受苦報之見證

(一)因:該軍閥生前擁有姨太太卅多房。平日出入歌館青樓,花村柳巷,凡遇出色女子,則用強力奮取之,或用利誘羅致之。生平所蹂躪之女性不知凡幾。

(二)果:自十四歲進入青春時代起,該生即遭受下列之慘痛處罰:

第一期 (初中時代):前期日日為遺精而煩惱莫名,體弱力衰,已開始對異性躲避。後期與異性接觸或同車或同坐則怕得發慄。每見電影上半裸畫則膽戰心驚,嚇得目瞪口呆。

第二期 (高中時代):前期街上不敢多走,見女性即低頭躲避(愈漂亮愈怕),有女性之商店不敢入或借問。獨自躲在深山中唸書。偶聞女人或小孩尖銳說話聲,則飛步就跑,嚇得魂不附體。每閱關於異性性欲之事,則恐怖莫名,煩惱至極,不克自己。後期每讀書見女旁文字(如妙、姑、姊等)則恐懼不敢多翻閱。坐在空屋中似乎到處都是女人,嚇得要死。在教室中把講話尖銳的同學都看成女性,怕極,用盡方法躲避之。每晚記日記凡遇女旁之字,只得空著不敢寫。

第三期 (大學時代):前期中因大腦經一、二期的刺激,已遭受極度毀傷,大二時乃發生極度失眠神經衰弱,苦不堪言。暫時休學後,終日為「性」而刺激,無奈乃拜訪某一密醫,欲吃其劇烈草藥以斷絕命根……密醫怕犯法不敢給藥……。至後期凡女性皆對其多不合作,刁難多端……。(上開事實皆有日記為證,妄言者入無底地獄。)

二、前生殺業今生所受之慘報見證

(一)因:其性暴虐,動輒殺人,冤死甚眾,又嗜飲宴,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水陸動物遭殺害者難以估計。

(二)果:鬼神附體強迫亂食獸肉以增加失眠之處罰:失眠次日,呼吸困難,舉步不起,興趣全失。

(1)前生冤魂附其友人身體對該生受苦而加調笑之處罰(此段太迷信太可怕恕不願多述)。

(2)行善後四肢麻痺及半麻痺之處罰(印光大師說:「行善而遭殃者,前生罪業太重」。)

(3)動物慘死現象之重複出現,令其膽戰心驚。

(4)夜患嚴重失眠,次日控制力全失,亂食不消化之物而頭昏目暗搖搖欲墜之處罰。

(5)不敢多寫文章,寫一百字後頭昏腦脹,四肢無力,腦痛如刀割,搖搖欲墜苦不堪言。如是等,不勝枚舉。

三、盜與酒、賭之罪報從略。

四、前生孝悌之善報見證。

1.因:該軍閥雖一介武夫,但其愚誠純孝最令人感動。其孝行不僅僅局限於親生父母,且推及於後父及異姓兄弟,使其親生母大感愉快。古人嘗言:「孝及於非親生父母者方算真孝。」然則渠對其親生母言實乃真正孝子矣!按史載當其發跡時,立即將親生母及後父以及「異姓兄弟」接住一處同住,豐衣足食,朝夕問安。又嘗建一美侖美奐之高樓大廈給其在鄉間之親生父住。每逢封翁做壽日子,則必大加鋪張為其老太爺拜壽(對後父亦如此)。此老太爺有任何「訓詞」渠必一句聽一句,絕對照辦。

2.果:

(一)母報:自幼不論逃難、遷居、遠行其母必跟隨身邊,幾無一日分離。遇有病痛,母必日夜親煎湯藥以進。病稍遲癒,則母必借錢借貸多方求醫。若逢被他人(小孩或大人)欺侮,則母必挺身以出,大力為之辯護。若遇寒熱徹夜不退,則母必中夜起身以紙屑、木片燒開水以進(逃難時代)。求學時代(火車通學)母多在晨四五時起身煮飯供其食。便當內容力求豐富。晚稍遲歸,則必憂心忡忡,倚閭以望,雖經父慰解仍放心不下。晚課除考試外絕不許遲於十時半入睡,稍有遲延則必催促多次。在經濟十分困難中,唯恐通勤妨害其身體及學業,乃於台北奔走尋找房租便宜之房子以供同住(最後搬住於台北一家教家中)。最難得者,母(時已六十)於急症前廿分鐘,尚捧瓷碗出街購豆漿囑其在屋裡等吃。但出去不及兩分鐘,母突神色大變,步態蹣跚,急步回房,嘴中不停急聲催促該生上學去,該生唯恐違母命乃飛步離家。待再回家時,母已被送往台大急診室,已不省人事矣!總之,其母之此生幾乎乃為該生而活,此種母愛非前生修來,何能幸而得此?

(二)父報:母逝後開始父報。其中以:(1)軍中退伍後失業在家,繼考入某機關。但以健康情況太劣,恐絕無法勝任該種工作。乃由父奔走多方奔走謀取得最適合於該生專長之職位。並使得搬入該機關主管美侖美奐之公寓獨住七年迄今。(2)該生苦病七年中,父年雖以七十出頭,但從未生病痛連累之。(3)該生病痛中,父從未向之取款,願給多少,則收多少。若欲買貴物孝敬央其同意,則必推辭多方,絕對不受。

(三)兄姐報:力主讀念大學,代行補習(少時)購寄參考書並多方打聽投考機會……最為難得。

五、尊師重道之善報。

1.因:該草莽英雄,性極坦誠,自知材短,故生平最敬重文人,並極愛好讀書。嘗延聘一古董老師,而視為至寶,晨昏侍候而求教。其用心之誠,示獎之濶,非常人所可及。且以老粗之身而創辦xx大學最難能可貴。且為該大學前途而四方物色名師而為校長,而其選擇態度亦極為謹嚴。又常翻印古版經書多種免費供應各級學校,嘉惠學子。

2.果:該生自小學至大學所進之學校,所編入之班級以及所遇之教師大都為第一流者:

(1)小學:台南市南區進學國小。環境之佳,設備之完善,班中(乙班)老師陣容之堅強堪稱第一(級任陳由炎)。升省立一中比率最高。(2)初中:台北省立建國中學,第二班及第三班環境之佳,設備之健全,教師陣容之堅堪稱全省第一。(3)高中:台北建中第四班(四十七年度畢業)為聯招考入成績最佳者分入之班級。升大學率達百分之一百。教師陣容極為堅強。(4)大學:國立台大理學院xx系。在慘病呻吟中,記憶力理解力極差,其尚能通過兩年大學繁重之功課而卒業,非天佑,絕無可能(按民國四十九年暫休學下去後父台南兄處休養,時嘗與台南監獄會計主任龔xx先生同赴關公廟求籤,神意云:「……病痛雖劇,但不妨害前途」洵知其不誣矣!)

再者,該生於讀書最有福氣,若欲購買任何罕見之書,則往往於舊書攤中以廉價購到。

六、豪俠作風之善報:前生廣交失意豪強、政客,揮金如土,故在今生痛苦中時蒙人救護。

天最崇孝,孝者受報不盡。

天最惡淫,淫者受苦無窮。

(本文節錄自《奇蹟年年有》,松柏子著/正一善書出版社)

-------------------------------------------

真心推荐

1.集福消災之道( 相關   )&了凡四訓

2.珍惜生命請勿殺生吃肉台南市觀音的家佛學會

3.戒淫修福保命珍惜生命請勿殺子墮胎

4.請珍惜自己的生命—認清自殺的真相

5.玉曆寶鈔寂光寺地藏七(山西小院)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昌帝君  

一、謹慎口業 免遭天譴

明朝沂洲(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有位名叫王用予的人,為人厚道穩重;他平日事奉「文昌帝君」非常的謹慎恭敬。並且,與幾位好友在里中結了一個社團。每年的元旦,大家就輪流負責建醮壇,在雲中山頂上的文昌帝君行宮祈福。社中有位叫俞麟的人,為人以孝順謹慎著稱;遠近都有許多人來向他求學,拜他為老師。又有位叫郁從周的,相貌非凡,氣宇軒昂、才高八斗,口才與文筆更是一流,大家都非常的推崇佩服這兩位才子。

正統辛酉年(1441)的元旦這天,王用予提早先到了文帝行宮,並且住在裏面。晚上,他作了一個夢,夢到文昌帝君正在升殿,天下的城隍都齊集在殿上,向帝君彙報鄉試錄取的名單。有位戴著朝冠穿著紅袍的神,手中抱著一本很大的冊子,呈送到帝君面前,請帝君簽名批准。王用予就偷偷的問抱冊子的神明說:「山西省的錄取榜單之中,有沒有王用予、俞麟、郁從周這三個人的名字?」抱冊神說:「沒有」。

過了一會,諸位城隍都退下來在旁等候,那位穿紅袍的神就抱著冊子上殿,跪著將冊子呈送給帝君看,帝君一一的批閱,在每位錄取者的名字下面畫了一個押。有時候帝君也猶豫了很久都不畫押。紅袍神就宣佈帝君的指示說:「仍然交付各省的城隍,儘速的查明積陰德的家中仁厚的兒子,將他們的名字陳報上來,以替換榜冊中未經帝君批准的名額。」這時候王用予隱藏在殿旁的柱子下面,忽然聽到殿內傳來,王用予入殿晉見帝君的呼喚聲;王用予匍匐在殿階下,被召喚到帝君的座前,進謁帝君。

帝君說:「功名的事情,是天庭秘密的記錄,不可以輕易的洩密;因為你十餘年來如一日,事奉我十分的至誠、懇切,所以把你召來為你分析;你的祖父非常的樸實嚴謹,自食其力,從來沒有欺負過人,早就已經註記你為鄉科的前榜,以彰顯你祖父忠厚傳家的果報。又因為你平生遇到神佛就都稽首,但是都是默求你自己的功名能夠如意,和你妻子楊氏的病能夠痊癒,夫妻能夠白頭偕老;而你那年老的母親仍然在堂,你卻從來沒有替她祈求神佛保佑;因為這個緣故,把你的功名降了二級,所以你中在下榜的五十三名;你應該要改變這種自私的心態和行為,不要再觸犯天心了啊!」王用予聽了帝君的分析,一直向帝君叩頭謝罪。

帝君又講:「跟你同社的周吉,是今科本省的解元。」當時社中的成員,惟有周吉為人最為恂懦,而且學問文章也比別人差,王用予聽了之後,感到相當的驚奇愕然;因此就向帝君叩問周吉考中今科解元的原因。帝君說:「周吉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讀書人,從來沒有一字入公門涉訟,也從來沒有犯邪淫,周家祖孫三代以來,都未曾說過一次別人的短處,暴露過別人的一件惡事;而且周吉的曾祖父,曾經作過《百忍說》這篇文章,來勸化世人,也因此而感化了不少人。所以周家的父子祖孫,以簡單、樸實、靜默在培植福報,已經有六十多年了,這是最上的陰德,別人都不知道;上帝因而特別的嘉許,已經註記昌盛周家的三代,現在周吉中了解元,這只是周家福澤的開始而已!」

王用予再向帝君叩頭問道:「跟我同社的俞麟、郁從周,不知道他們兩位考中了沒有?」帝君就檢視查閱太原讀書人的名冊,臉上現出不高興的樣子說道:「俞麟本來應該可以考中一科,但是因為他侍奉雙親,犯了腹誹的過失,又經常刻薄的批評他人,不近情理;更妄言自命為君子,所以才除去他的科名,使他終身窮途潦倒!」王用予再請問帝君說:「什麼叫做事親腹誹?」帝君說道:「俞麟對他的父母,雖然在言語舉動上,露出服從孝順的樣子;但是,在他的內心,則是不以為然,只是勉強的不露聲色而已;外表上好像事事都順從父母,而他的真性卻是一天一天的遠離了,這種自欺欺人偽裝出來的孝順,簡直就是把雙親視同路人一樣啊!要知道,以欺騙虛偽的言行來欺世盜名,最是觸怒神明了,所以才懲罰他。

至於郁從周,本是天縱的英才,二十六歲就該中進士,三十歲出頭,應該做到中丞的官位,四十五歲時晉升為大司空,而且還兼領司農司寇的職務;五十四歲在少保的職位上退休,活到六十九歲,並且得到善終;但是因為他從十七歲入學以後,就恃才傲物,言語間經常的諷刺譏彈,語帶雙關的戲謔調侃他人;陰間記錄他輕薄的口過,已經滿了二千四百七十餘條了。上帝因而震怒,已經將他記註在陰惡的黑籍中,除去他命中所有的功名;倘若他仍然不知道悔改,到滿了三千條過失,就要奪掉他的壽命了。並且還要處罰他的子孫淪落為乞丐!因為這些輕薄的口過,會傷了天地間的和氣,也觸犯了神明的忌諱,所以這種口業的罪過,與殺生和邪淫的罪過相等,你們可要特別的謹慎小心!」

過了很久,帝君又再指示說道:「邪淫、殺生、口過的惡業,就是犯了絲毫一些,也會有果報的,這就不需要再說了!但是邪淫、殺生這兩種的惡業,自愛的人,就會知道禁戒不犯,至於口頭上的訕笑,隨意的譏彈諷刺,這種笑裏藏刀、隱匿賊害他人之心,養成習慣之後,就會很難自己覺察了;最後竟然連言語容貌和心胸,全部變成輕薄了。而這些口惡,也全都被鬼神記錄下來,所以凶煞惡事,也就跟隨而來了。本來命中該享有極大福報,一下子就轉變成貧窮下賤的命了,實在是太可惜,也太可怕了啊!你應當廣勸世人,要以此為戒,不要再煩我在簽榜的時候,大費周章,猶豫不決啊!」

王用予就向帝君再拜而退。這時候,文帝行宮的大鐘已經響起,王用予因而驚醒,外面的雞,也已經叫過三次了。王用予於是就到行宮叩謝了文昌帝君,就拿起筆來,記下了這個夢境。等到秋天開榜時,周吉果然考中了山西省的第一名。王用予因而就將這個夢境的記錄公諸於世,用來警惕世人。

二、余生削籍

星君下降擁幢幡   兩事欺孀失解元

頻積孽緣頻削籍   豐頤方面負容顏

書生余某,乃是浙江鄞縣人。出生時,滿屋異香,霞光照天。當晚,他的外祖父,夢見自己進了文昌宮,見文昌帝君親自送一位身材魁偉的男子走出殿閣,前有旌旗儀仗開路,後有節幢長隊護擁,真是威儀萬分,十分氣派!旁邊有一位綠衣吏,拿著一本簿子,望了一眼老先生,說:「這位星君下凡,就是你的外孫」。並把手中的簿子給老先生看,翻到第一頁,上面大字寫著姓名,下面開列了官品等位,小字註寫了一頁多。大概為:九歲入學館,十七歲中解元,接著登進士,廷試第一中狀元。歷任清貴之職,作官遍及京城和外省,最後升任宰相,賜爵上公,文治武功,勳業彪炳。還沒有看完,就被家人叫醒,原來是女婿家派人來通報,生了個兒子。天亮以後,去婿家探視,各自敘說遇到的奇異現象,都感驚喜,肯定這孩子將來會成國家之棟樑!

余生從小就相貌不凡,稍長,聰穎絕倫,讀書一目十行,七歲能寫文章,九歲入縣庠(學館),一時被稱為神童。恰在此時,他舅父以進士身份被外放,去廣東作縣令,就把他帶去了。在廣東住了幾年,當時,他已十七歲,博學多才,見過他的人,都讚不絕口。他舅父的兩個兒子,與他的同學,比起他就差遠了。

恰好當年逢秋試,舅父因為兩個兒子學業未成,準備讓他們等下一次科考,想讓余生和兩個兒子到時一同回老家。正猶豫之時還未最後決定。一天夜裏,舅父竟夢見關帝召去,指示說:「余生不歸,浙江省今年就沒有解元了。你讓他快點回老家」。醒來後,就趕忙為外甥準備好行裝,催他快些回去,並多給他些路費。余生很以自己風雅而自得,非常喜歡眠花宿柳,一路揮金如土,剛過大庾嶺,就花光了錢。路過江西一縣,縣令正是舅父之同年學友,一向很器重余生。余生就前去拜見,縣令對他特別禮遇優待,並把他推薦給一學館任教。館主人品狡猾。縣裏有一富家婦人,懷孕未產,丈夫已故。族中人想奪她的財產,誣陷她因姦受孕,告到官府。學館館主就是提出這一謀略的人。由於縣令明辨是非,族人就要敗訴了。館主見余生是縣令的座上客,就用鉅款賄賂他,求他想辦法挽救敗局。余生正缺錢用,就巧言對縣令說:「這女人汙穢名聲遍傳,全縣都知道,而明公初次審訊,極力保全其名節,大家都以為您得了婦人的錢,有意袒護她。我有愧得到你的厚愛,也知您素來廉正,不忍看到您被下面吏役所蒙蔽,而蒙受不潔之名,所以,把瞭解到的情況告訴您!」縣令被他言辭所迷惑,立即召集雙方,把之前所斷決之案,全部推翻,判決將婦人休回娘家,並命族人另立繼承人。族人遂把家財全部瓜分,並另送余生一千金。余生動身起程時,寡婦回去後,竟自縊而死!

余生一路來到了衢州,州知府也是余生舅父的同年學友,很器重余生,也為他在外謀一教師之席。該郡有一富家之婦,新近守寡。有遺腹子,族人誣衊是她抱養外姓之兒,控告到縣上,還尚未判決,族人又說她亂了宗脈,提出控告。郡守本不大聽信族人的指控。余生又收受了族人的賄賂,而巧言粉飾,面呈郡守,郡守也被他迷惑,判決廢除婦人兒子的繼承權,並以族人之子為繼承人。余生兩次得逞,獲大筆賂金,頗覺得意。考試完畢,竟榜上無名。回到家裏,更加肆無忌憚,專門從事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刀筆生涯。因他邪思既巧、文氣又壯;猶如海市蜃樓,隨意起滅,被他禍害的人非常多。然每逢科試,卻是次次敗北。到了四十歲,還只是一領青衫的秀才。後來舅父退休回家,聽說余生惡行,非常生氣,把他關在家裏,不准外出。

一夜,舅父夢裡來到城隍廟,見二位差吏坐在廊下。一吏說:「那姓余的,這二十年來,屢次科考,屢次除名,是為什麼?」另一人笑著說:「今科考試,又因某事被除名了!幸虧他舅父代他做了件善事,才能活命」。舅父感到很驚訝,上前作揖鞠躬,並問明其中原委。那差吏就把一本簿子遞過來,他翻開一看,第一頁之上就是余生的姓名,所列官品也和老太爺以前所見相同,只是下面開列了惡行條款,累累難數,幾乎把前列福祿悉皆抵銷殆盡。還剩一項好事,又見註明,已被清明日所作之惡事削去,大概是他清明節掃墓時所為。余生的壽命,也像差吏所說。舅父醒來,急忙把余生叫到床前,把他所作惡事,一件件數落出來,並把夢中所見告訴他。余生涕泣服罪認錯,從此稍有收斂。二十多年後,仍以秀才命終。蔣一亭君在寧波設館教書時,曾親眼見過這個人,此人額角廣闊豐滿,方面長髯,實在不像是一輩子老死於一領青衫的秀才!

坐花主人說:「世間上常常有自以為非常了不起的人,把求取富貴顯達看得像拾一顆芥子那麼容易。然而卻終身不得志者,我經常慨歎上天造一個人才是這樣的難,若讓他遭受挫折而困頓一生,又是多麼的殘酷!就拿余生來講,天資非常聰慧,長大後又善於學習,如果他能自愛自重,謹慎言行,那夢中神明所說的事,怎麼會不兌現呢?名冊上的官祿之位,也一定會實現。但是他卻肆意搬弄是非,筆下生花,顛倒黑白,飽其私囊,壞人名節。最終被削除祿籍,直到死仍是一個秀才。然後我們才知道上天從不忌妒賢才,實在是人們不願將自身的才華用於善事正途所致啊!余生案例值得我們警惕啊!」

三、無冕王啞巴奇報

對於媒體記者,我們常將它冠上「無冕王」的別號,稱他們是沒有帶皇冠的國王,雖然這種比喻似乎有點誇張,但卻也不失真實。在世界各民主國家以講求新聞採訪自由的前提下,記者確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一個好的記者他可能因著自己的客觀正確報導而影響一則事件,乃至整個國家社會,相對的,一個不公正且容易受到外在利誘影響的記者也可能因自己的偏袒報導而傷害到某些人或某件事,以至於造成無法彌補的地步,像這樣的例子在媒體上可說是屢見不鮮。只是令人遺憾的是,在新聞採訪自由這個大帽子的掩護下,不論是非與否,事後是否受到合理的道歉賠償,受害者永遠都是最大的輸家!

一、媒體自由真義

台灣是個媒體相當自由發達的國家,但自由發達並不表示我們每一位媒體工作者的素質就很高,在某方面我們甚至都比不上一個落後的國家。民國七、八十年間,自從報禁解除,及有線電視開放後,各式媒體的成立就彷彿雨後春筍,有人還將此股風潮形容是媒體大戰的開始,以為自此可以擺脫少數媒體的壟斷,讓觀眾有更多選擇的空間,只可惜,這股風潮似乎並沒有提高媒體的品質和素質,反而觀眾卻成了商場惡性競爭底下的犧牲品,為了收視率及廣告,許多媒體可以置本身的專業道德而不顧,一昧的製作一些低俗不入流的節目來討好觀眾。只為了搶頭條、搶獨家,記者可以不經查證訪談,私自報導別人的隱私,進而以不記名的方式把一個人罵爛寫臭,像這樣的記者在媒體界仍不算少數。記者之所以受到人們尊重和享有一定的地位,原因並不是他們的職權有多麼嚇人,而是他們能夠應用專業,透過客觀公正的報導為社會主持公道,呈現事實的真相。可是相對的,若是身為記者不知潔身自愛,利用自己的職權攻訐他人,圖謀私利,乃至造成別人的傷害,這種人雖然貴為媒體人,其惡行與持刀殺人的匪徒並無兩樣,藉著以下這則故事的告白,我們要真心的奉勸那些為人不正,且自以為大的記者們,刀槍可以殺人,「筆」和「說出來的話」也一樣可以置人於死地,區別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我們常見到許多媒體工作者總是喜愛以批評、嘲諷或揭發別人隱私為樂,或者因個人對某人和某事的不滿就著作成書,像這樣以「資深媒體工作者」自居,內在又沒有媒體人風格的人,已明顯成為社會的一大亂源,身為媒體人應該自覺、自律及自愛,否則台灣末來的媒體文化將不知何去何從!

二、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黃潛潤,三十九歲,彰化市人,民國七十一年高中畢業後考上台北一所專科學校的編採科,在學校他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畢業的前一年,他還在老師的推薦下到國內某知名電台當實習播報員,自此,他就立志當一個優秀的媒體工作者。而顯然老天爺對他十分厚愛,畢業後在某大報的一次招考中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主跑台北縣的幾個鄉鎮,剛開始,由於自己是「菜鳥」,還未進入狀況,所以不管在同業的相處或與地方人士的互動上他都顯得謙虛有禮,可是等日子一久,一副大報記者的傲氣開始在他身上慢慢浮現,為了搶獨家,挖內幕,他一方面極力巴結地方官員及民代,一方面又應用一一擊破的方式從這些人身上得到新聞題材,然後再製造新聞,這種招術確實是十分高明。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黃潛潤在利用別人的同時,對方也正在動他的腦筋,尤其是在選舉時最為明顯,所謂「拿人家的錢手軟」,金錢的收買的確是許多民代最常用的手法,黃潛潤雖然貴為大報記者,實際上卻沒有大報的格,有了錢他可以違背新閒道德的良知,閉著眼睛將一個人人痛恨的惡徒寫成大好人,完全無視於這些人當選後對社會地方的危害。例如,有一回的選舉,某鄉鎮有三個候選人出來角逐,其中一位不僅具有黑道背景,過去多次選舉都曾有買票的紀錄,這是地方上人人皆知的事實,黃潛潤得到別人給他的好處,竟將他寫成是「默默行善不為人知的慈善家」,這新聞一見報後,立即引起兩位候選人及地方民眾的反彈,紛紛向報社提出抗議,要求更正或澄清,為此黃還被記了一支小過及調職的處分,後來許多媒體還以此為題,大談記者的自律。

三、害死女模特兒 勾結民代

但是儘管如此,這些懲罰卻絲毫未帶給黃任何警惕,為了能繼續維持額外之財的收入,旦又不傷害到自己,他特地找了一位和他「志同道台」的某雜誌女記者搭配,她名叫何鈴,是位八面玲瓏且見過世面的資深媒體人。由於雜誌比較有發揮的空間,黃潛潤就這樣透過金錢交易將特定人選介紹給何鈴採訪,所得再由兩人平分。在當時他們確實發了一筆橫財,尤其在選舉時最為優渥。除此之外,黃、何兩人亦會利用職權之便去挖一些公眾人物的隱私來大作文章,然後再以澄清或平衡報導為由,邀請被報導人接受訪談,一旦見了面他們就以暗示的口吻向對方勒索要錢,否則就繼續「追蹤」,通常以一般人的心態,為不使事情張揚擴大,大都會付錢消災,不過也有人不受威脅,例如某位女性模特兒在被故意報導是同性戀後,何鈴曾多次邀他見面訪談,卻都遭到拒絕,使得何鈴懷恨在心,接連幾期都以她為焦點人物,不斷給予負面報導,這位女性模特兒的經紀公司,卻以為她不出面澄清,即表示自己已經默認,一氣之下便與她解除契約,造成這位女性模特兒因為禁不起打擊,憤而跳樓自殺身亡。

無獨有偶,在民國八十年間,新北市的某鄉鎮有位劉姓的民意代表與一名風塵女子鬧誹聞,原本劉在地方給人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加上出此紕漏,一時之間他即成了紅心箭靶,人人喊射,連媒體都一面倒的大肆撻伐。碰巧的是,那時距雛選舉還不到兩個月,劉某可說緊張著像是鍋上的螞蟻,黃潛潤覺得機不可失,當面就對劉說,雖然他現在處於劣勢,並不表示就會落選,只要能找對媒體多做文宣一定可以反敗為勝。劉某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黃的暗示,在談妥價碼後,有鑑於本身目標明顯且過去有不良紀錄,於是他便採「分贓」方式找來數家小報及雜誌,以輪流專訪或獨家報導方式幫劉大做「廣告」,果然選舉開票結束劉以百票之差險勝對手,不過才短短一年半他就以貪污和涉及黑道圍標被判刑入獄,目前還在服刑。

四、天道恢恢 惡報難逃

古人有言 :「惡櫫行於逆,天地眾神,瞋目而視,豈可置若罔聞,然終其報也!」(一個倒行逆施,又壞事做盡的人,不知天地間的眾神明隨時都怒目而視,盯著他看,怎麼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最終,還是難逃惡報,自食惡果)。黃潛潤與何鈴身為媒體人,理當盡其職業道德,為新聞做出公正客觀的報導,無料他們卻假公濟私,以權謀利,最後不僅傷害到別人,自己也得到了報應。民國八十五年七月,離開新聞界的黃、何兩人合資在台北市開了一家公關公司。當年的年終尾牙他們宴請員工及幾位昔日報社的好友在松江路吃飯,結束後再去唱卡拉OK,但不知是巧合還是冥冥中自有安排,歌唱到一半,包廂的門竟莫名其妙自動打開,外頭走進一位口嚼檳榔,手持香煙,身穿西裝的彪形大漢,原來他是台北縣某鄉鎮的民意代表,與黑道淵源頗深,過去在選學時黃、何兩人曾在媒體上幫他做了不少不實的文宣,極力為他漂白,算來也是恩人。幾年不見三人分外高興,離開卡拉OK店後,這位民代特地開車載黃、何兩人到林森北路一家酒店暢飲,並將車內一瓶從大陸帶回來的陳年老酒拿來分享,不料,才乾完第一杯,三個人的喉嚨突然一陣莫名的燙熱,接著手腳開始呈現麻痺震抖,酒店的服務生發覺情況不對,趕緊叫救護車將他們送到醫院急救,結果說也奇怪,經過醫生仔細檢查卻未發現有任何異狀上,三人只好回家休養,時間就這樣悄悄過了一個星期,到了第八天,狀況再度出現,三個人的喉嚨竟在同一天由小沙啞變成了口吃,當中又以黃潛潤最為嚴重,目前他已經完全無法說話了。更奇怪的是,他和何鈴的雙手在事後的第三天居然無故長滿了贅肉,因為樣子十分可怖,怕嚇到別人,使得每次外出無論天氣有多熱都得穿長袖戴手套。至於黃、何兩人為何會生出如此的怪病?難道是他們做了太多壞事所得到的報應?答案沒有人能夠解答,不過唯一能讓大家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一個媒體工作者的醜陋、貪婪及專業道德全然淪喪的一面。像這樣不肖的媒體敗類何其之多,他們正在危害社會及傷害他人,但他們卻不知在幽暗中也有一雙看不到的眼睛在瞋視著,只是不知何人會成為下一個報應的目標而已!

英國著名傳播學家諾尼爾曾說:「一個受人尊崇的媒體人並不在於他的名氣有多大,才學有多棒,而是在於專業道德及對社會的關心在他身上落實了多少!」台灣擁有如此多的媒體,相對也培育出不少的媒體人,只是我們不禁要問,在這惡性競爭的環境下又有多少人能堅守原則,走出「無冕王」的陰影。現今台灣需要的不是媒體明星,更不須那些以「資深媒體人」自居,且又經常在電視報紙揭人隱私大談八卦的人,因為這些人既然不懂得尊重別人和自己,社會大眾又怎能祈求他們報導出公正客觀的新聞?本故事中的黃、何兩人何嚐不是最好的寫照!

(第一則節錄自《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一》,王麗民居士著;第二則節錄自《坐花誌果—果報錄》,清.汪道鼎著/鷲峰樵者音釋;第三則節錄自《報應看得見‧壞蛋別逃》,賴樹明著(澳洲雪梨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編輯、翻譯、口譯、記者、副教授、教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教育研究員及捷克科拉克大學客座教授)/大千出版社)

-------------------------------------------

真心推荐

1.集福消災之道( 相關   )&了凡四訓

2.珍惜生命請勿殺生吃肉台南市觀音的家佛學會

3.戒淫修福保命珍惜生命請勿殺子墮胎

4.請珍惜自己的生命—認清自殺的真相

5.玉曆寶鈔寂光寺地藏七(山西小院)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門品

一、潔身自愛 菩薩相救

溧水地方有位湯聘的人,在學生時代家貧如洗,但侍母至孝。有次忽然生病死了,看見鬼卒幾個人來拘捕他,遇到普門大士,聘以老母無人侍奉哀告求生。大士說這是個盡孝思的人,且查他於某年月日乘船,船主女兒姿色美麗善於誘惑,聘正色拒絕之,他前程遠大當可急令還魂。鬼卒說他已經死了幾天,屍首早已腐爛,奈何能夠還魂呢?大士命善財童子,往西天去取牟尼泥來,命鬼卒保護屍體。

大士又告訴聘說:「見你遇色而不淫,所以特來相救,汝宜當加強信心、樂善好施,今日人心陰薄,鬼神伺察很嚴,從前功名富貴生來便定,近來則善惡冊籍一月一造,無待後日來生始有果報」。善財童子回來已經過了三日,泥色如同栴檀香氣不散,因此令善財童子到他家裏去,屍體果然腐爛了,他的老母在旁涕淚交流,死了已經七日還無以為殮。善財即以泥團繞屍體三匝,一會兒,臭氣漸漸消失了,腐爛的地方亦安好如常,於是有了生氣,善財令聘魂從口入,屍體即漸可動,他的母親驚惶而狂叫,鄰人聽到都來觀看,聘已經坐起來了。

湯聘便對他的母親說:「兒已再生了,母親不要害怕」。因此,敘述遇見大士得以再生的經過,並謂兒本無科名;壽命已盡,因為力求報父母恩,大士並命兒持貪淫葷酒諸戒,可與我科名長壽。兒唯以不能喪命,其餘都如所戒,大士許兒成進士但命中沒有祿位,切勿在朝廷做官而已。後來,聘於順治辛丑年(1661)果然中進士,不茹葷,聲色貨利都皆淡泊,唯長齋供佛以侍奉母親。至他母親死後,就任真定縣令卒於任所。

按:湯君聘在《再生錄》中寫有這麼一段。說他死去之後,遇見觀音菩薩對他說:「從前,功名利祿壽命,生來就已確定。現在,人作善惡轉眼就報。至於說要根據人們善惡簿冊,一月一造,一日一報,還有什麼來世造等等說法,都來不及了。如某家子弟原本該登第,卻因這家人無故踹蹋字紙,以致喪命;還有某人本該考取功名,由於本人行為不檢點,必須養心息慮改過,方可登第;再有某人竭力做善事,只因功行尚未圓滿,沒有立即給他賜福,如能繼續精進下去,以後必定會登第云云」。他聽過之後,默記著這些人的姓名,結果,都一清二楚地應驗了。

二、現世報律例節錄

辛天君 降

(一).案由:數年前在台灣北部,有位卅餘歲、幾近四十歲之壯年男子,在鬧市商街中,只因無意間撞及一位年輕人,竟遭致凶器以對,身受輕微傷害;此年輕人欲再進一步傷害其命,卻因凶器故障,乃得此一壯年男子死裡逃生。

(二).說明:緣何此一男子,可以在岌岌可危之際死裡逃生?當然,必需由夙因註成此生命象說起。此一壯年男子,原本命程註於卅九歲之年重業因果緣熟,牽引命關災劫之凶噩。故於是時使其不注意中,擦撞此一年輕人,而此一年輕人又是身懷凶器,欲為友人助陣,因而當下產生誤會,形成此一災難。但是此一壯年男子,卻在年輕服役之時,曾有部隊中老長官之妻欲加誘引,當下阿兵哥能夠自我把持,實屬罕見;尤其甚多類似案例,常在軍中老兵間,時有所聞,因而已積福德。直至其退役進入社會中,因信仰之故,曾發大心願,認捐助建廟堂,及贊助雕塑金尊,功德完成。其後為人亦稱平實,努力工作,唯年近四十,報業已註,因而南天有司核鑒,已達福報,乃加以化轉,在災劫發生當下,使年輕人之凶器產生故障,使其得以死裡逃生,完成果報,以福德化轉其命程。

(三).註解:眾生須明悟,命程所註好、壞,善福、惡孽,諸此萬般事物,早在出生之際已然形成,故在人生歷程中,按部就班實行此一報業;但扭轉命程之關鍵,即在出生之後所行所為。因果論中雖是有因必有果,但是仍有一種因緣,名曰「新造因」,意指當下所造作而形成之業緣。眾所周知,「了凡」及「鳳儀」二位近世之事例,完全扭轉命象,即是明証!故眾生無須為不能知、及無能為力之過去世所造作追悔,而應認真看待今後必須面對之業報;從而重視現世報之天律,因此係大幅提升化轉命運之德澤律例!願眾生勉之。

三、正念正行 扭轉命運

江西儒生沈鸞,已屆中年,雖曾生育子女,但都夭折或病故,總難養大成人。家境貧窮,在學館擔任塾師。有一天,下課稍晚,回家時又適逢下雨,家門已經關上,正要叫門,聽見屋裏有女孩聲音,隔著門扉詢問夫人之後,才知是鄰家女孩過來與她作伴。於是沈鸞囑咐夫人不用開門,他去別處住宿。沈鸞冒雨到附近一處道院暫憩,就在那天晚上他夢見天帝賜以兩色絲緞,極為耀目。醒來時才過子夜,夢境中的景象仍十分清晰,恍若歷歷在目,猶見大殿之內光輝四映,五彩繽紛。此刻,霏雨停歇,月華灑落殿堂內外。

沈鸞後來又生二子,長子文系,次子可紹,都能順利成長,而且相繼登科及第。

沈鸞因為夙世業力而貧窮,子嗣難養,又無功名;可是,因為他今生的守正不阿,為了愛惜鄰女的名節,甘願冒雨投宿別處,由於他的這份正念,和他日常的正行,終能扭轉命運。雖屆中年,復得二子,且能登第。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之,平素一絲一縷的善念和善行,聚少成多,不可藐視!

四、正行、邪行 果報立見

宋朝簡州(今中國四川省)進士王行庵正行不苟,與表弟沈某比鄰而居。沈某體格強壯,但素行不良,屢作姦淫之事。王行庵常勸誡他:「我淫人妻,人淫我婦;報應是很可怕的,你應該改掉這種習慣」。沈聽了笑答:「誰聽說或見著好色的男士都是頭頂綠帽、盡作龜兒了?我把家門關緊了,有什麼好擔心的?」行庵道:「這種不可告人的羞恥事,想掩飾都怕來不及了,誰還會說實話?到處去講?」

之後沈某暗中指使一名僕婦去引誘王行庵,結果被行庵嚴正拒絕;後來又找了一名年輕美豔的婢女,朝夕藉故親近,想要找到把柄取笑表兄,但是王行庵依然不為所動,因此其詭計也就未能得逞。

有一日,沈某從外回家,見到妻子與人苟合,頓時恨徹心脾,想要抓起手邊的器具擲擊二人,可是手卻抬不起來,愣愣的站在一旁,其妻以為是丈夫自己平日行為不端,所以才心虛不和她計較,於是便與人從容盡歡;沈看了氣極!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徒然在旁頓足、瞪眼,一時頭暈目眩,大叫一聲倒地而亡!

王行庵五十歲時,生了一場重病,奄奄一息之際,家人及醫師都以為他活不成了。是夜,家人夢見一位老人說:「公之大限,壽僅五十,但公曾兩次不犯邪淫,並且遇有機會,即勸人亦不可犯,以此之德,增壽三紀」。次日家人將夢中老人所說告訴王行庵。王行庵聽了,悚然而驚,心想:虛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鑒我也;頭上之三台北斗,赫赫然其臨我也;暗室閒居,莫生妄想,勿喪良心,正念須持。

王行庵後來果然壽至八十六歲,親眼目睹子孫俱為富貴。

行庵曾勸誡表弟:「你淫人婦,人淫你妻」。但沈偏不信。壯年之身,因色心熾盛,縱欲過度,精竭氣耗,神疲力乏,身體虛弱而不覺知;見了妻子與人苟合,欲伐之卻力不從心,加上盛怒攻心,壯年暴斃。行庵身體雖不如表弟強壯,但知珍重有節,不犯邪淫,又復勸誡他人亦勿犯淫,因而得享高壽。表兄弟二人,一正行,一邪行,現世之果報立見。

五、不貪女色 庇蔭六代

莫文通,明朝雲閑(今江蘇省松江縣)華亭人。世代務農,樂善好施。有一天乘船到鄉間去買稻種,在江邊看見兩名大漢綁縛著一名少女,正要將她推入江中;莫文通上前問大漢這是怎麼一回事?大漢回答說:「她是我家主人的女兒,主人聽夫人說她與男子有苟且之事,敗壞了名節,叫我們將她推入江中」。少女哭著說:「後母進門以後,一直在我們父女之中挑撥離間,這次竟然以苟且之事誣諂我,父親不察,信以為真……」莫文通對大漢說:「這種事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是不能聽信的,如果冤枉了她,不僅害了一條人命,一生的名譽也都毀了。放了她吧!她也怪可憐的,後母挑撥,父親也不顧惜她這個女兒了。我這裏有些銀兩給你們,就當作是酬謝你們放她一條生路的報償」。

少女被鬆綁後,叩謝莫文通救命之恩:「恩人!小女子願以撿回來的生命奉事恩人」。莫文通答道:「我並不是貪愛你的姿容,要你報答才救你,我是不忍心你年紀輕輕的,就這樣死得不明不白,從今以後,你更要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落人口實。現在天色已經晚了,孤男寡女不適合同處小舟上;你往前走,到燈火明亮的地方,找適當的居處投宿,我這裏還有些零錢給你作食宿費用」。

那天晚上,莫文通的妻子夢見一位神人告訴她:「你夫君救人一命,復不納受為妾,且於暗處不淫處子,陰德深重,上天將善報你家的數代子孫各個都賢孝有德」。莫文通回到家後,跟妻子談起沒買稻種及救人的事,妻子也將夢境告訴夫君,並讚歎夫君仗義行仁的美德。根據史籍所載,莫文通的子孫果然賢孝:

莫文通之子:莫勝,字景剛,以明經而通仕途(註);官職虎賁左衛,工書畫,善畫魚。

莫文通之孫:莫昊(三代)為鄉薦第二名。曾孫莫愚(四代)為舉人。玄孫:莫如忠(五代),字子良,為鄉薦第二名,嘉靖進士,累官浙江布政使,潔身自好;善草書,詩文有體要,著有《崇蘭館集》(明史)。如忠之子:莫是龍(六代),字雲卿,十歲能文,擅長書畫;皇甫汸及王世貞之輩極為稱讚。著有《石秀齋集》及《畫說》。

莫文通雖世代務農,讀書不多,但能於他人性命正逢攸關之際,放棄自己買稻種之錢,見義救人,而後,又不為美色所動,不趁人之危,所受果報使後代子孫俱受庇蔭,從此轉為書香門第,而入仕途,這種盛德感召的果報,誠然不可思議。

註:明經,明於經術,舉試科目之一;以詩賦取者謂進士,以經義取者謂之明經。

(第一則節錄自《觀世音菩薩靈感錄》,李圓淨居士著/演培法師白話講述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卷一》,釋海山等主編;第二則節錄自《現世報律例》,台中豐原懿敕拱衡堂著作;第三~五則節錄自《戒淫修福保命》,天華出版社編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丹陽真人

一、不貪二色 事業騰達

馬丹陽真人 降

戰戰兢兢立德先   荒淫僨事理當然

傳真例證期醒世   勸爾黎民仔細研

距今卅餘年前,在台南東山的小鄉,有一何某,乃家之長子(目前人尚健在,乃予隱名故)早成親而外出經營雜貨生意。其妻馬氏婚後三年,僅得一女,即未再生育,但夫妻感情頗稱篤睦;馬氏辛勤持家育女,倒也婦德兼具。何某奔波於外,雖然勤奮有加,但或為時運不濟,或為命底無福,總是僅足一家溫飽。

有日,何某北上辦貨,歸途中見一婦道,似有不支,昏昏欲墜,乃好心上前扶持,並予延醫治療。原來,此乃為胡氏女,家貧受僱於人,幫忙家計;此日返家探親,不意受風寒而致發燒昏沉,受何某之助而得安康,並見何某忠厚篤實,而胡女因受佣,且因鄉下女子知識較無,又是貧家小女,閨範鬆疏,乃早非完璧,而生陪宿相報,不予計較一夜露水姻緣。

際此飛來艷福,若屬輕薄之徒,必然大喜過望;但何某雖為商人,自覺不應乘人之危,乃嚴詞峻拒,並且安頓胡女後,立刻啟程。事過不及旬月,何某已漸忘此事,仍辛苦經營生意;說也奇怪,自此之後,他每每都有好機會可把握,進一批貨則應對了時機,事業日漸順利;以前所無法突破營業上之困境,均迎刃而解,至此一帆風順。而且,在他女兒十歲時,再得一子,四口一家移居至北部三重地方,且已子孫滿堂,和睦安樂。

原來當初何某拒淫,立即有監察神祇錄誌而上呈,賞善司依據其戒淫之善,乃為戒淫律中三級德行,而施福報以轉變人生運象。

吾述此一例,旨在奉勸世人,切莫以為婚外艷遇,偶一為之,無傷大雅,亦可不使人知。天地皆知,鬼神均鑑。慎之!惕之!何況當事雙人之牽纏此孽緣,僅圖一時之快,喪失一生福運;時下頗流行一句俗話:「要偷腥,須知抹淨嘴」;但是,仍有可能留下牽纏不清之後患,家庭起風波、名譽掃地等……,世人宜仔細權衡深思也!

 二、戒淫守身 脫厄騰達

在民國卅年前後,新竹地區有一耿姓者,乃為貧家子,自幼被送至商店學習生意;耿某為人篤實,且亦知守本份,故頗受店東賞識,店東姓何,為商場老將,頗有積蓄,可惜為人較陰損失德,膝下無子,僅有二女,長女已嫁夫張姓,惜不知長進,夫婦倆時常回娘家向父母尋求接濟。次女始十七歲,尚稱乖巧,可惜其貌不揚,而且右眼稍有斜視,因此個性較為內向。何氏夫婦為長女所擾,又為次女將來操心,故見耿某忠厚篤實,且勤奮有加,乃商議欲招之為婿,並許以將店務交其夫婦管理。

如此一來,夫婦倆就可放心安享晚年,又有佳婿可依靠,夫婦倆算盤打得可好,但是耿某猶豫不決;一則何女實在容貌不佳,再則亦怕人閒話說仗裙帶而生活,因此不允娶何女為妻。後經何氏夫婦託人一再向耿家父母遊說,始由耿家兩老出面,逼迫兒子答應親事。

原來,何氏夫婦允之嫁妝豐厚,並且耿氏兩老亦貪圖何家產業之故。耿某迫於父母命,娶何氏女後,頗有不平衡心理,乃寄情工作,以此淡忘不愉悅。何氏女頗稱賢慧,知夫婿心情,毫不埋怨,默默承受,並且每夜必為夫婿準備宵夜,日常起居,亦照顧得無微不至,久而久之,耿某見妻體貼,心有感激,終能摒棄相貌之成見,而夫妻恩愛。並且,事業在耿某認真經營下,日愈擴展,可謂美滿。

此時,何家長女見妹婿掌管家中營生,蒸蒸日上,乃不時回家需索。耿某總存著一念之仁,予以接濟。事被何氏老夫婦得知,不忍次婿吃虧,再者老來尚要依靠,因而將長女夫婦叫回來,給予一筆財物,要他們切結,不能再有任何需索。如此結果,起初尚能平靜,但不久,何家長婿以感恩為詞,邀請耿某出入聲色場所。耿某以連襟之誼,未加峻拒,但有其一定分寸,且每有見面,則多苦勸連襟勤勉,以免坐吃山空,到頭來一事無成。

但是,好心未得好報,其連襟並未念及恩情,反而串通煙花女欲加詐財。幸好耿某並不因家妻貌有缺陷,而在外拈花惹草,使得其連襟無機可乘。孰料,狼子野心,張某竟心生毒計,勾結日警,施加逼害而陷之入獄。何氏次女多方奔波,欲救無門之際,適值台灣光復,日人無條件投降之中,平此冤獄。而何氏長婿以漢奸受人唾棄,耿某則事業日愈發達。

此事可見,戒淫之功,庥蔭一生。以耿某之忠厚篤實,並能不以妻陋而犯淫,以此已得戒淫律中二級律,榮耀富裕於一身,且能避開奸人所害,有驚無險之福報,乃理所當然。世人應有所體悟,戒淫當有助一生福運也。

三、戒淫成孝子‧福報人咸欽

曾參夫子 降

在岡山地區有一藍氏子,本為眷村子弟,後因浪浪遊蕩,乃落腳岡山,但不能安份守己,因而側身於不良場所,也因而認識許多風塵中打滾的女子,加上藍某生得偉岸軒昂,故頗得風塵女子之青睞,是以造成藍某在脂粉堆中左右逢源,幾乎以此軟飯為生。

有一日,他陪同一位風塵女子叫靜萱者去看病,原來,此女生病已久,不能工作,藍某有些不耐,故帶她去綜合醫院診療。正當靜萱在看病的時候,有一位壯年男子揹著一位老婦人也來看病。這位男子很有耐心的招呼著老婦人,並且張羅著老婦人看病事宜。以藍某的心性,原本不甚在意此事,但是,他又看見老婦人的一幅病苦模樣,口中還唸唸有詞的怪那壯年男子。此時靜萱已看好病、拿了藥,回家後因體弱元氣消耗,就躺下睡著了。藍某眼見她在病痛中的睡相與平素的嬌模樣迴然不同,油然間覺得有些厭煩,以及莫名的暴躁。

不幾日後,他的老父從鄉下來看望,卻因藍某招呼靜萱,心情不好,酒後著了涼,藍父正好趕來為兒子照顧,而靜萱病後回去工作後不是徹夜不歸,就是醉燻燻的回來,對臥病在床的藍某,竟似不屑一顧。藍某此時可是滿腹怨火,狠狠的毒打了靜萱一頓後,兀自氣怒不已,藍父眼見小兒女輩吵鬧,連忙披衣起來勸架,還關心兒子身體的扶回房中休息。孰料靜萱毫不領情,反而趁著藍某父子對話間,整理衣物溜出家門而一去不返。藍某本來怒火千丈想要揪出靜萱,直似欲殺之始後快。但眼見老父那蒼老的面靨及企望的眼神,不由得心一軟,自顧自猛吸煙,也在這些微冷靜中,他忽然憶起那老婦人的咒罵,而壯年人了無怨色;今日老父照顧自己也是了無怨色,而自己照顧靜萱,到頭來自己病了,她卻不屑一顧。別人父母刻薄,子女了無怨色,自己不能孝順父母,反要老父照顧;至此,他有所悔悟了。

他不再去想那些女孩,認真的工作,對父親加倍的孝敬;只是,偶爾仍然難免狎遊。雖然藍某開始有孝心了,但是色戒仍不斷,所以他在事業方面僅能逐漸安定而已,有時候,仍然有許多不順,心情自然不佳,無意間也就有頂觸老父之處。事隔三年,藍某又認識一女,頗為乖巧,貌亦中平,藍父頗為中意,乃加以撮合,並以多年來藍某孝敬之金錢為其完婚。

婚後,藍某逐漸發現妻子可愛,乃漸斷花心,專心於事業,這一來,藍某從一個不務正業的小白臉,轉變為肯上進的青年孝子,又轉變為標準丈夫;連串的改變,雖屬藍某天良未泯,但其間卻使他得到鄉里中的讚譽。而且,藍某之妻成為人人羨慕的幸福少婦,而從此藍某的事業也蒸蒸日上,從受僱於人的小伙,而成為自己打拼,創業有成的老闆。按此種福報,源在藍某本犯淫律中第三級律,是以落魄潦倒,但後來洗心革面,孝順、戒淫,又合乎淫律中懺悔前過,因而日漸得受福報。願世人體悟而勉之,在此浮華世態中,有過速改,無過則勉之。

(節錄自《淫之善惡例證》,勇筆王奇謀主著/台中豐原懿敕拱衡堂)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人夫婦 榮華幸福

《例證一》

明朝末年陝西發生戰亂,袁高義帶著全家離鄉背井,逃避戰亂。他唯一的兒子才八歲,不幸走散了。逃到江南後,袁高義打算買妾再生個孩子。這時正好有對夫妻生活極貧困,丈夫對妻子說:「這種整天挨餓的日子太難熬了,真不如死了好。他的妻子是個相貌皎好的少婦,聽了這話哭泣著說:「請把我賣了吧,換幾十兩銀子,你還能勉強過些日子,等以後你有了錢再娶,也比死了好!」丈夫哭著同意了。於是請媒人去告訴袁高義。袁高義便付了三十兩銀子,把少婦接回家。

在新婚之夜,少婦背對著燈悲哭不止。袁高義就盤問她:「喜事為什麼要哭呢?」少婦流著淚水,悲悲切切地說:「我本是個良家婦女,只因為貧窮饑餓所逼,實在忍受不下去了,為了保全丈夫的性命,我才賣身。現在回想起我們夫妻往日的恩愛,可現在我又要另嫁他人,怎能不傷心呢?」袁高義覺得少婦很可憐,不忍心。就請鄰家的老婆婆來陪伴她。天亮後,讓她丈夫把她帶回去,並送給了他們一百二十兩銀子,以便能做點生意。夫妻二人感動得連連拜謝。哭著回家了。

後來,她丈夫開了藥店,聽說湖北的藥材價錢便宜,就去武昌買藥。旅店主人正要賣一個男孩,這個孩子相貌很俊俏。他暗想:「袁公對我有救命之恩,我早想買個年輕姑娘獻給袁公,卻始終沒有合適的,就先把這個男孩給袁公吧 !至少可以幫助幹點活兒。」於是就向店主問價,店主回答:「一歲一兩銀子。」

於是,他拿出十二兩銀子買下男孩。回來後獻給袁公,袁公對男孩子仔細端詳,驚奇地發現正是自己失散的兒子,父子抱頭痛哭,然後又開懷地笑起來,真是悲喜交加,骨肉離散已有五年了,袁公也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這個孩子因為在江湖漂泊了幾年,很有膽略,又能騎馬射箭。長大後屢立戰功,官至參將。成家後生了五個孩子。袁公也多次受封。後來他孩子衣錦還鄉來看老父。袁公感歎道:「當年,我不忍心拆散人家恩愛夫妻,所以自己的父子團聚,又子孫滿堂,享受榮華富貴。由此看來,怎能說上天不公平呢?」

《例證二》

清康熙四年(1665),杭州城遭大火,幾天幾夜不熄,燒了上千家的房屋。官員們都出動去救火。眾人看見火光中有一個穿金甲的神人,手執紅旗,圍繞著一座宅院,左右指揮。火一燒到這裏時,便退了回去。大火熄滅後,在一片瓦礫之中,只有這一座宅院倖免獨存。原來這座宅院是一個北新關吏姓顧的房子。這時顧正奉命到江南出差,還未回來,家中只有婦人和幾個孩子。大家都很驚訝,不知道為什麼大火不燒他家。

原來,當顧出差到江南的時候,泊舟在蘇州河邊。黃昏時,看見一個少婦沿河哭泣。顧問她為什麼哭,她說:「我丈夫因為無法交納價值五十金的糧食,被官府關在牢房裏拷問追逼,命在旦夕。我不忍心看見丈夫先死,所以到這裏來尋短見。」顧馬上從口袋中取出五十金交付給她。少婦拜謝而去。顧辦完公事後又經過這裏,偶然間到酒店飲酒,酒店對面就是這個少婦的家,少婦看見顧,告訴自己的丈夫。夫妻倆邀請他到家中,置酒款待,留他住宿,少婦的丈夫對少婦說:「救命之恩無以報,你今晚就陪他睡覺來報答他。」到了半夜,少婦來到顧的房間,顧毅然拒絕,起身披上衣服,回到自己的船中。

顧回到家中,慰問的人接踵而至,紛紛詢問他有什麼回天的功德。顧茫然不知。經大家一再追問他,才說出了前幾天發生的那件事情。大家屈指一算,與起火的時間正好一致。

《例證三》

行醫有節 天賜官祿

何澄是一名醫生,素來以醫術高超聞名;同郡有一戶孫姓人家,主人纏綿病榻多年,其妻聽說何澄能治百病,就去請托何醫師。孫妻怯怯的對醫師說:

「我先生經年累月臥病在床,為了治病,家中能典當的都典光了,已經是山窮水盡,我想以我的身體,作為您治病和藥草的酬勞,可以嗎?」

何澄說:「你不必如此!有錢、沒錢,我都會替你丈夫治療。你這想法對我是極大的污辱,而且也貶損了你自己的人格,你也不能因為窮困,就不顧貞節。我作醫生的,所見無非都是病人;人命是極脆弱的,無論男女,我都是一樣的同情和關切;你放心,好好照顧你丈夫,我會免費醫治,直到他痊愈」。

孫妻聽了,既羞愧又感激的謝過醫師,有一晚,何澄夢到在一間公堂上,中間坐著一位冠帶正容之主事者說:

「你行醫濟世,不貪人錢財,不瞞騙病情,不拖延時間,又能對貧病者施藥與關心;現今婦人在急難中,相求於你,在無人知曉的暗處,你能不亂人婦,老天要賜你一官位,另有五萬錢」。

之後,東宮有病,聽說何澄能妙手回春,於是下詔請何澄進宮;果然一帖藥,東宮的病就好了。皇上真的賞賜了官位與錢財,完全印證了夢中所言。

(例證一、二錄自《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卷三、一》,釋海山等主編;例證三節錄自《戒淫修福保命》,天華出版社編著)

➜相關閱讀:

破人姻緣之例證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陵刻經

重情念舊 不負故友

《例證一》

儀徵人景暘,貧窮的時候,與揚州的史城是好朋友,景暘過世之後,他的孩子生活更是窮困;以前的親戚朋友們,都不再往來;史城卻不忘記老友的孩子,經常的去慰問送些東西,比景暘在世的時候還要認真。景暘留下了所寫的文章數十卷,史城就捐出了黃金千兩,將好友的文章印製成書,流通於世。他說:「我實在不忍心見到故人所寫的好文章,隨著他的過世而埋入了塵土!」後來史城官做到了很高的職位。

《例證二》

明朝萬曆年間,吳郡人文定公申時行,中狀元官至宰相,告老還鄉。冬月,穿便服在市中遊逛,走入一小巷,見一老人倚門曬太陽,仔細一看,是舊日鄰居王皮匠。於是招呼道:「老翁還認識我嗎?」王皮匠吃了一驚,連忙起立說:「高貴的太師,到我們這低賤地方來了」。不自覺雙膝已跪倒了。申公急忙將他扶起,進入屋內與老翁同坐。

敘舊時間一久,皮匠也不計較自己的低賤身份,對申公笑著說:「床頭的濁酒已釀熟,您能喝一杯禦禦寒嗎?」申公笑著說:「很好!」於是二人非常高興地對飲起來。恰好這天撫軍在虎丘設酒宴,邀請申公未到,就命使者到這裏來找,申公說:「貴人酒很容易吃到,老朋友的酒卻很難遇上,我不能捨棄老朋友,而去赴那裏的酒宴啊!」。使者應聲而退,申公於是與王皮匠痛飲而別。

次日,申公派人大大地周濟了王皮匠家。他兩個兒子,一個是布政,一個是尚書,孫子做了侍郎,曾孫以解元成為進士。

《例證三》

杜環是金陵人。他父親杜一元,喜歡交結四方有名望的人。有位叫常允恭的人,和他交情很好。後來,常允恭在當兵部主事時死在九江。常的母親已六十多歲了,無家可歸。她去投靠安徽安慶太守譚敬,譚敬從前雖是允恭的朋友。但卻不願接待她,張氏非常難堪,東走西走,最後到了金陵。她打聽杜一元的消息,過路人告訴她,杜一元已死了,他的兒子杜環住在某某地方。張氏穿著破爛衣服,冒著雨到了杜環家中。見到杜環後,她哭著敘述了自己的情況,杜環也流下了眼淚,杜環又叫妻子出來拜見她。杜環的妻子馬氏,便脫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讓她把濕衣服換了,又捧出飯菜讓她吃,為她安排了睡的地方。

那時,戰亂後正逢饑荒之年,老百姓連自己親生骨肉的生命都保不住。張氏看到杜環家中很窮,堅持要出去訪尋其他老朋友。杜環派丫環陪她一起去,找了半天,一個都沒找著,又回到杜家。杜環和他下面的人都把她當作母親一樣對待。張氏氣量狹小,性情急躁,稍不如意,就生氣罵人。杜環背地裏告誡家裏的人,侍奉她一定要小心。張氏常生病,杜環就親自給他調治藥湯。

過了十年,杜環作為贊禮郎到會稽去參加祭祀活動,遇到張氏的小兒子常伯章。杜環把他母親的情況告訴了他。他滿不在乎地回答說:「我也曉得這件事了,只不過因為路途太遠,不能來罷了」。杜環回家後,過了半年,常伯章才來。那天正好是杜環的生日,常伯章和張氏母子抱頭痛哭,杜環家裏的人都認為這樣太不吉利了。杜環立即制止家人,叫他們別這麼說。杜環說:「這是人之常情,哪裡會有什麼不吉利呢?」

過後,常伯章藉口有別的事離去,從此再不管他母親的事。杜環事奉張氏更加小心在意。但是,張氏因為想念兒子,病情一下子就加重了,又過了三年去世。臨死前,她把手舉起,向杜環說:「我連累杜先生很久了,祝願杜先生的子孫後代,都和你一樣好」。杜環為她安排入葬,每年為她祭墓掃墳。杜環的官做到太守,子孫也都很顯貴。

對照二則:

《例證四》

明朝萬曆七年(1578),孝感(湖北)人劉尚賢和張明時是好友,兩人發誓同生共死,常說:「將來富貴了彼此不相忘!」。有一次,兩人相邀夜間行路,見地上有火光,挖開一看,則一根根如同筍子般的白銀。二人高興極了,互相約定設犧牲祭祀祈禱,然後再把銀子挖出來。禱告完畢,兩人共同飲酒。劉暗暗在酒中下了毒,讓張喝下;張又預先在腰間藏了把利斧,乘劉酒醉就把他砍死。劉死了,一會兒張也死了。兩家妻子透露了原委,人們於是掘地取銀,卻什麼也沒找到。

《例證五》

明世宗嘉靖年間,長洲人丁戍離家到燕京一帶,與一壯士以勇力相好,結為生死之交。不料,壯士因為搶劫的事暴露,倉猝間交給丁戍數百金,說:「你就用這筆錢來營救我,供給我飯食,我死了就用這筆錢來埋葬我。剩下的錢都歸你所有了」。丁戍貪圖這筆錢,又擔心連累自己,竟賄賂獄吏把朋友害死在獄中。

過了三年,丁戍乘船回吳中,一天,他在船上突然說起鬼話來了,罵道:「你這負友之人!今天我要報仇了!」於是便對船上的人述說了以往事情的經過。船上的人卻對「鬼」說:「你的理由非常充份沒錯,然而我們這些人有什麼罪呢?你現在把他整死在船中,怎能不連累我們?目前最好還是暫緩懲罰他吧!」。「鬼」一聽覺得有道理,便答應了。於是丁戍甦醒了過來。

丁戍回到家中,立即翻起眼睛,還像鬼在船上托言那樣說話,還取錘子把自己的牙齒打落。家中的人把他手中的錘子搶了下來,他又拿一把刀剖開自己的胸膛,家中的人給他奪了下來。他又用手指挖掉自己雙眼,血流滿地。圍觀的人像牆那樣環繞在四周。同鄉的一位問道:「你報仇為什麼要等上三年?」。「鬼」回答說:「過去我被關在獄中,近來得到赦免,才能出來」。不一會,丁戍就這樣死去了。後來,有人推斷所謂「赦免」,大概是指明穆宗即位(1567)時,將年號改為隆慶時的大赦吧!

(例證一節錄自《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四》,王麗民居士著;例證二~五節錄自《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卷四、二、三》,釋海山等主編)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第一家

孝友之家 鬼神保佑

浦江鄭濂,自他祖父鄭綺在世時,就告誡子孫不得分灶吃飯,金錢財物進出不敢有私,婦人不得干預家政。結果二百多年不曾分家,合族聚居在一處。人們稱他們居住的地方為「義門」。太守為他們的門題匾為「天下第一家」。

明太祖即位後,把鄭濂召到京都,問道:「你家憑什麼稱作『天下第一家』?」鄭濂回答說:「臣全族合灶共食,至今已有十一代了。郡太守認為可以鼓勵樹立好風俗,所以題以這個匾名。」皇帝問:「你家吃飯的人有多少?」回答道:「一千多。」皇帝說:「千餘人同居,真是天下第一家。」於是就讓他退下。馬皇后正巧在屏風後,聽了之後對皇帝說:「陛下當初一個人發動起義,就取得了天下,現在鄭氏一家千餘人,假使發動起義,不是更容易了嗎?」

皇帝聽了一驚,命令中官再召鄭濂入宮,問道:「你管理家事也有什麼規矩麼?」鄭濂答道:「也沒什麼,只是不聽老婆的話而已。」皇帝聽了大笑。正逢河南進貢香梨,於是賜給他兩個,鄭濂用雙手高舉在頭上而出。皇帝命令一個校尉暗中窺探。他回到家,把全族召喚來立在兩旁,在堂上放置兩缸水,把梨投進去攪動然後分著飲用,向宮闕方向叩頭謝恩。使者回去報告。皇帝聽後,非常高興。

後來,尚書嚴震推薦他家世代孝友,皇帝命令挑選他家三十歲以上的子弟,二十四人到京,並授給官職。他家宗長到宮中鳴謝,皇上駕臨奉天門,親筆書寫「孝義家」三個大字賜給他,蓋上玉璽作為標誌。建文帝年間,又賜「孝友堂」三個字,掛在中堂。

鄭氏先祖曾列放了十個木櫃,五個櫃貯放經史,教訓族中子弟,五個櫃貯藏兵器,以防不測。永樂初年,有人誣陷建文君藏匿在他家,於是派使者到他家訪查,三天前,堂榜因為絹腐朽墜落在地,就撤下來放置在其他地方。使者到了,沒有找到。到了開櫃時,只見橫七豎八擺著經史,於是沒有全打開。此情況上面知道後,就斬了誣陷者。可見孝友的家庭,暗中受到鬼神的保佑。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卷四》,釋海山等主編)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天地立心

一、生而為英 死而為靈

這是很久很久的事了。

我姑丈是有數的幾位名書法家之一,也是坐禪煉丹的上乘高手,但他仍然老了,死了。我姑姑把他的遺體暫時寄放到殯儀館,等公祭時再移出來。

沒有多少人關心我姑丈的遺體,也沒什麼人關心我姑丈遺孀今後的生活。幾乎你爭我奪的全是我姑丈生前的作品,不管成品或半成品都被搜刮一空。我姑姑要的是我姑丈,那些人要的不是我姑丈;而是我姑丈身邊值錢的東西。我姑姑很孤單,但樹倒猢猻散,再也沒有誰會在乎她的生或死了。

為公祭而奔走的人很多,打著我姑丈的招牌,到處攀援拉關係。所以,公祭的團體多如牛毛,參加公祭的人也多到屈指難數。我姑姑說連自己的丈夫過世了,自己都不能作主,不能過問或插手,真不知這是什麼世界。治喪委員會終於決定了公祭的日期,通知我姑姑一定要準時把我姑丈的遺體送到會場,不得延誤。

公祭前,我姑姑趕到了殯儀館,請刷洗與化妝的師傅,把我姑丈的遺體找出來,以便泡水解凍。很奇怪,這些師傅們一找再找,把所有的屍體全翻遍了,就是沒有找到我姑丈的遺體。整整找了一天,都沒有下文。我們都很焦急。這些師傅們安慰我們家人說:「別急,萬一真找不到,我們會賠你們一個長得差不多的屍體。你們的屍體可能被弄錯而讓別人領走了」。

就在這時,有一群鄉下人蜂擁而來。他們今天下午就要公祭,但一大早到現在,卻還沒找到他們親人的屍體。 師傅們說:「那邊角落裡有具屍體,聽說是南部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被槍殺的小流氓。我們覺得這種人一點也不重要,就把他擱在那兒,丟在那兒」。

師傅們分頭去找,鄉人也幫忙辨識,但整個停屍間全翻遍了,仍然沒找到。

師傅們說:「照你們所描述的親人年齡與長相,如果有錯的話,最有可能的應該是OO廳正在公祭的OOO中央民意代表。等公祭完,要發喪安葬時,我再帶領你們去辨認看看,是否真的弄錯了」。我從沒看過大場面公祭,覺得很是好奇,便跟隨這群鄉民前往OO廳看熱鬧,也陪他們等儀式完畢後一起認屍。反正我姑丈的屍體也丟了,順便看看會不會是我們的。我姑姑也說:「你就一起去看看也好!」

這個廳好是豪華,排場之大真是令人目眩眼花,幾乎這些鄉民都看傻了。好闊、好奢侈唷!先是總統、副總統,接著是五院院長、各部會首長,還有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各地方縣市長與民意代表……,真是冠蓋雲集、應有盡有,可說該到的都到了。我想:這人好偉大唷!終於漫長的告別式結束了。到場行禮如儀的大小官也都走了。剛剛車水馬龍,才相隔不久,又變得冷冷清清。

師傅們向這廳的喪家說明來意,便帶著鄉民入內到瞻仰遺容的地方來仔細端詳這死者的臉和五官特徵。果然,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弄錯了。這廳今天接受公祭的死者正是他們要找的親人。而當工作人員把牆角邊擱著的那具屍體推過來時,這廳的喪家不禁驚叫了起來:「這一具才是我們的!」

師傅們告訴這些鄉民:「我們發屍體給喪家時,一向都很小心。因為貴為中央民意代表,一定有他一股凜然的正氣,為百姓伸張正義。我們刷洗時,發覺這具屍體很令人敬仰,而另一具屍體則很輕薄不厚重,必是地痞流氓,所以,我們經過判斷,決定把這具屍體送來這廳,哪知竟然弄錯了!」 

我很訝異。一個會被誤認為中央民意代表而又真正領受了文武百官的恭敬鞠躬與獻祭的人,豈能一無偉大之處?這哪是偶然!鄉民們說:「真死得很值得!」

鄉民們接著告訴我這人的所做所為,「他是在大都市混出字號的高輩份兄弟,後來為了江湖道義,代好友坐監服刑。吃過很多年的苦,終於期滿而恢復自由之身。但他在服刑時認識了一位好同窗,使他領悟到很多為人處世的哲理,他完全變了一個人。這時真是『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他毅然放棄了當年所打拼出來的一切,而默默地回家鄉去過淳樸簡單的生活。每天為人整地,種田,收割;以自己的血汗來換取心安理得的辛苦錢。他有如鄉民的守護神。舉凡鄉民有任何困難,只要他做得到,他從不推辭。他決不讓鄉民受到外來的欺壓、凌辱或逼迫,由於他原是高輩份的兄弟,所以他使全體鄉民都能在他的保護傘下個個安居樂業。

一個月前,鄉里有個小學生被綁架了,贖金是天價。他奮不顧身與綁匪周旋,並設法營救出這小學生。他帶了一手提箱的贖金去贖人,也換回了『肉票』。可是,綁匪發覺贖金有假,便開槍把他射殺了。在他奄奄一息時,我們以最快速度送來台北,希望大醫院能想盡辦法挽救他的生命,但他仍然被宣告不治,死了。他是 我們全體鄉民公認的守護神。我們為他買了一處非常好的墓園,也準備在鄉里為他蓋一座廟。這次,我們鄰近好幾個鄉都包了遊覽車上來,大家都懷著激動的心和感恩的心來送他最後一程」。

我邊聽邊哭,而鄉民也邊講邊哭。我想:「這人真死了嗎?這人會死嗎?他不會永遠活在鄉民的心中嗎?您真以為人死就真死了嗎?」

附注一:若非天意,以殯儀館的作業方式,要弄錯屍體是很不容易的事。

附注二:人生看後半段,誠然不假。往日種種或許不堪回首,但蓋棺論定之際,眉宇間卻能流露出一股凜然的正氣與義氣,令人敬仰不已,此人已是大修行人。

附注三:他臨終之際再三交代道上兄弟,不可為他報仇。使不少生死恩怨,從此一筆勾銷。

附注四:有的人活著,卻是死人。有的人死了,卻是活生生的人。

附注五:天底下沒有偶然的事,只要存在,必有道理。今日的隆重公祭,此人應該當之無愧。這是道上兄弟有史以來的最高榮譽。

(本文節錄自《壽命是自己一點一滴努力來的》,陳女士著(民國二十八年生於台中,曾任最高法院審判長、律師,已出家超過十年)/一行慈善之家出版)

二、承德令

國慶何堪不報荒   發倉有罪一身當

斯民直道猶三代   愛戴何殊召伯棠

已故湖南省衡永道道尹,施道生觀察使,他的父親施公,以鄉魁(第二名舉人)被任命為奉天承德縣令。該縣遭到大旱,夏無麥,秋無禾,百姓饑饉,流離失所,十家就有九家逃荒要飯。

這一年恰好是全國萬壽大慶,宰相大人不願以這小小一方的災情去勞煩聖上焦慮,而留在京都的各部卿相道尹,也都順從宰相之意,隱情不報。施公上報請求賑濟的稟文,三次上報三次被駁回,而且批復中引用了甘肅省謊報災情冒領賑濟一案來恫嚇他。施公氣憤已極,就把常平倉全部打開,發放倉穀來賑濟饑民。有人勸他不要這樣作,施公笑著說:「我擅自動用倉穀,至多不過查抄我的財產,把我收監追繳!即使期滿無力償還,殺頭的只我一人。我作為一邑之主,哪裡能為了保全一人之身,而不去救那些受饑挨餓的千萬百姓呢!」倉穀發放完畢,施公就以擅自動用倉穀而上表自我彈劾。上級宮員十分震怒,立即上奏章參劾施公,最後竟然以侵佔罪判他死刑;然而不待執行,他就病死在獄中。

這時,施公的夫人已先去世,兒子施道生年齡還小,施公的同事們沒有一人來照顧他。他於是輾轉流落在遼沈一帶。後來稍長,徒步流浪來到京都,年紀大約十五、六歲,在一家酒店當夥計,掙口飯吃。有一天,幾位客人來酒店喝酒,道生聽他們的口音是承德人,也就用承德方言上前與他們搭話。客人們很吃驚:「你難道是我們故鄉人?」道生說:「不是,我老家在江南。我是在你們那裏長大的,所以能說你們的地方話」。問:「那麼,你姓什麼?」答:「姓施」。客人們一聽都站了起來,說:「有一位曾在我們縣邑當父母官的,是你什麼人?」道生眼淚撲簌簌地落了下來,哽咽得說不出一句話,客人們不再多問,便對他說:「今晚二鼓收店打烊以後,你到某胡同來找我們,千萬不要忘了!」道生答應了。

到了晚上,他找個藉口,請了假,就出了店門。走了沒有多遠,就有幾位衣冠整潔的人在路旁等候,上前問:「先生是承德的施公子嗎?」答說:「是」。他們就扶道生上了馬車,來到某胡同,只見許許多多人相隨前來問候。進了大門,只見所有的門大開,裏面張燈結綵,燈火輝煌。下了車,有十多個衣冠楚楚的人,走上前來,攙扶道生走進堂,安坐在正位上,然後大家對他叩拜,有一人代表大家致詞:「我們尋訪公子多年了。讓公子流落到這裏,都是我們的罪過!幸喜先公有靈,讓我們進都尋訪,今天果然相見,這真是天意啊!」道生當年還小,施公去世時才七八歲,又在外面飄泊流浪多年,今天忽然受到這群有地位身份的人的尊崇禮敬,確實出乎意外;瞪著雙眼,不知說什麼好。客人們於是向他轉說了當年施公開放倉粟賑救饑民,甘願一身擔罪而受極刑,救活了數萬人的經過。他們說:「我們這些人,都是當年吃賑災糧的。近年來,年年豐收,想報施公大德,知道他已在獄中去世,又聽說公子流落在遼沈一帶,我們分別派出幾十人到處查訪,沒有蹤跡。昨天,邑廟住持夢見施公到任,並且指示了公子的所在,所以我們才來京都尋訪」等等。接著就為施道生洗澡,換上新衣,打開正房臥室,讓他安住。第二天,開設酒宴,輪流向道生祝酒慶賀。

有位都禦史,當天也來了,他對大家說:「我全家八口人沒有房屋地產,突然遭遇大荒之年,若不是先公,就無法活命。前幾年家父辭世時,握著我的手說:『施公為了拯救萬民百姓,身遭奇禍,一家分散。你今天僥幸考取了功名,如果不能替我報答施公的大恩,就不是我兒子!』我受家父之命到今天已經好幾個年頭了,時時都掛念在心,只恨找不到機會。今天有幸見到公子,公子儀表俊偉,今後必能顯達,繼承先公未竟之志。我們竭誠禮請公子回承德,施公子功名方面的事,請讓我一人負責」。大家就把公子護送回到承德。

以前,施公去世,家人草草殯殮後,把棺木放在一座古廟裏。後來承德人為施公擇了墓地安葬,又建了施公祠,購置了祠產以供享祭。公子到達承德那一天,恰巧遇上祠堂竣工落成,百姓都覺驚奇。大家就把公子安頓在祠堂裏,由一位老者負責他的衣食日用,費用全部由公眾供給,極其豐厚。又聘請名師教他讀書和修養,但是道生由於從小就遭不幸,這時已過了學習的年齡,理解能力已變差。讀了幾年,雖然能粗通文章的義理,但對科考時文,還是一竅不通。都禦史聽說後,把他招到京都,安排他在方略館當供事,又為他娶了一位名門世家的女兒作妻子,並為他在公卿顯貴之中廣為介紹推薦。後來竟然借助都禦史的力量當了官。不久就隨軍到了湖南,他發奮自勵,幾年以後當上了太守,又被舉薦升任觀察史,之後年老辭官歸故里。聽說他現在已是承德人了。

坐花主人說:「作管理教化民眾的官員,能夠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以救萬民,確是無愧於百姓父母之責任了。但是,使他生活窘迫,孤獨病死獄中,靈柩棄置古廟,遺孤幼子淪為傭役,困厄連綿,這樣看來,有心作善事的人,能不畏懼嗎?然而,死後作了冥官城隍,生前留下愛子獨苗,那一方的百姓擇地安葬遺骨,建祠享祭,又在京都訪尋公子,誠摯之心感通夢示,而得以迎歸本鄉,使他出離困頓而平步青雲,供給豐足的衣食,成立溫馨的家室;又延名師加以訓導,以詩書陶冶其靈性,激勵他在仕途上奮進,才使他得以展翅高飛,奮蹄大道,真所謂「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施公的奉獻固然厚重,民眾的回報也達到極至!雖說行德政者的恩德,足以感動受恩民眾的樸實的心胸;而民眾感恩不忘,載思載德,時間雖久,而必求報之於他的兒子,才能一暢其懷。這樣的民心民風,實具古道忠腸的敦厚啊!」

(本文節錄自《坐花誌果—果報錄》,清.汪道鼎著/鷲峰樵者音釋)

三、秦淮凶宅

民國三十四年的初冬,正當抗日勝利還都南京,而我家鄉卻又陷共。落拓在京,仗著一枝禿筆幸未失業,但也百無聊賴。公餘之暇,除開喝酒找朋友聊天,有時也到夫子廟去聽歌。卻好有一位鄉友余君便住在大石壩街,去的時候更多。當時那一帶住的歌女最多,余君的左鄰右舍,幾乎全是鶯鶯燕燕。上半天還好,一到下午便四面笙歌,甚至連打情罵俏也隱約可聞。

「老余,您為什麼住在這裡,到底打什麼主意?」有一天,我半開玩笑的問他。

「這裡有什麼不好,你看房子多漂亮,聽歌既不花錢,這些芳鄰來來去去也夠瞧的,難道你不滿意嗎?」他也玩笑的回答。

「別開玩笑,老實說,這地方住家可不適宜,對孩子們更不好」。我正色的說。

「便宜麼!你看連家俱在內一個月才五塊錢。錦紙壁衣,全套紅木東西,客廳還有地毯,換個地方要多少錢。孩子小呢,老婆老了,怕什麼?」他仍然笑著。

「為什麼這樣便宜,那些紅歌女不來住?」我又好奇的問。

「嚇!你知道這地方從前是誰住的?除了我誰敢來」。他又得意的說。

「誰住的,達官貴人總不會住到這兒來吧」。我四面一看,一切陳設佈置,果然豪華異常。

「這是偽組織時代,大名鼎鼎的紅歌女『趙美瑤』的粧閣,偽中央權要很少沒有來過,不過座上常客是一位偽省長。在勝利前幾個月,雙雙死在這房子裡面,死得又極慘。聽說以前一到夜裡,就有悲嘯的聲音,甚至天陰也不時現形,所以歌女們誰也不敢來。你不看見這一座老式的畫樓,把這兩間兩面全堵死了、樓下也成了空的,連扶梯全是另裝的嗎?」他笑著一指外面上的兩堵牆,又說:「我是一位無鬼論者,生平既不當漢奸,也沒做虧心事,又和這位趙老闆無仇無冤,怕他不著才租了下來,別人敢嗎?」

「『趙美瑤』,我怎麼沒聽說有這位歌女?」我不由詫異的又問。

「她是南京淪陷之後才出現的,沒到勝利就死了,你怎麼會知道,連我也是慢慢打聽出來的」。余君敬了我一支煙又說:

「這位趙姑娘說也可憐,更可敬,她是一位漢軍旗人,上代還封過爵,世代住在北平,父親趙煥在北洋政府山東省一位軍閥手下當過軍法處長。她因為生長北平,對平劇非常愛好,雖然不是數一數二的名票,也曾彩排過好多次,學梅派花衫竟有幾分相似。一直讀到中學畢業才隨父親到濟南去。趙煥因為和幾位師長旅長全是把弟兄,也小得意。軍閥垮了,他便攜眷回北平。日軍攻陷華北,他的一位盟兄,參加了偽組織,也拉他下水。可是趙煥卻深明大義,不但嚴詞拒絕,而且勸那位盟兄自愛,不必以風燭殘年,留下一個漢奸的罵名。結果是各行其是。

不料風聲傳了出去,趙煥竟被日本特務機關捕去拷打而死,還要捉拿家屬。美瑤姑娘的母親得訊之後,乘夜化裝帶了女兒逃出北平,受盡千辛萬苦,才逃到南京。因為人地生疏,錢又用盡,萬分無奈,才當了歌女。卻沒想到一炮而紅,占盡了秦淮春色。因她稍通文墨,長得又好,這些偽字號的大官們,全拜倒在她的旗袍馬甲之下,收入之多,交遊之廣,日甚一日。好在她母女早已改名換姓,連美瑤兩字也是藝名,很少有人知道她真正家世的。

然而,她卻是一個有心人,滿懷著國仇家痛,表面上一點聲色不露,實際上卻恨透了日本特務和漢奸。由於無法拒絕這些人的來往,只有恨在心裡,早晚抽空向亡父默禱,並默誦《金剛經》為亡父超脫,更喜放生。有些人因為她和日偽當局有往來,遇上事求她時,她也一定盡力而為,只一年多,便救了不少人。就在這時候,那位偽省長也成了她的粧閣座客,他雖然只到任不到半年,便被中央軍攆走,卻挾有多金,在美瑤身上花得著實不少。美瑤卻對他沒有什麼好感,任他再獻殷勤,還是若即若離。

有一天,美瑤無心之中,從一位朋友口中得悉這位偽省長,竟是她父親昔日的同事,因為一件事犯在她父親手裡還被判過刑,就因為這件事懷恨在心,竟在日本特務手中檢舉趙煥是抗日分子。恰好趙煥的盟兄又和他也是同僚,無心之中,將趙煥拒絕投偽的事告訴了他。他又在日本特務機關渲染了一陣,才被拷死。

她知道這個祕密之後,對那位偽省長,反而表示好感,一面將母親託人送往大後方去,一面在有意無意之中,將那偽省長當日謀害他父親的實況全套了出來。並且知道那主導拷打他父親的日本特務,已經調來南京,又利用那偽省長,將那日本特務藤本太郎也引來,用酒灌得大醉,支開伺候的人,一刀一個刺死,然後自己也留下遺書從容自殺。等到事情發作,雖然連累了不少無辜,她卻已香消玉殞多時。

這房子最初是由偽組織封了,後來啟了封,每夜就有鬼嘯聲,電燈也常無故自明自滅,當時又有人看見血淋淋的三個死屍,橫在屋內,那偽省長和日本特務,更是開膛剖腹,臟腑流了一地。誰敢來住,所以一直空著。更有些人說,陰天的時候,常看見她在這屋外倚欄而立,直到勝利之後,才沒有出現。我卻不信,一半因為好奇,一半因為太便宜才搬來住,可從來沒看見、也沒有聽見過什麼」。他說完之後,我不禁對這位姑娘肅然起敬。

又過些時,有兩個朋友扶鸞,我也在旁,這位姑娘忽然降壇,我心中不由駭然。鸞上沙筆已經劃成:「薄命人偶因忠孝一念,已蒙聖帝薦作斗姥宮女侍,家父亦以忠貞不屈,復仗佛力往生西方。請告世人勉為善士,大劫之來,當可度過」等字樣。友人有問:「偽省長有無冥報?」沙盤又劃成:「渠本行同禽獸,自然應當走向禽獸行列去,何必多問!」接著又劃成:「請告余君及左鄰右舍,我本無心作祟,只因家恨難消,國仇未雪,故魂魄不散。自抗戰勝利即已他去,今後幸勿庸人自擾。但能多行善事,廣積陰功,生死均有樂土」。我不禁更加禮敬,也才知道余君所以安居無恙的緣故。

(本文節錄自《信不信由你③》文:之子/鄭康宏編輯,揚善雜誌社)

-------------------------------------------

真心推荐

1.集福消災之道( 相關   )&了凡四訓

2.珍惜生命請勿殺生吃肉台南市觀音的家佛學會

3.戒淫修福保命珍惜生命請勿殺子墮胎

4.請珍惜自己的生命—認清自殺的真相

5.玉曆寶鈔寂光寺地藏七(山西小院)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忠恕仁厚 隱人之過

《例證一》

湖北麻城劉仲輔從小就仁厚忠恕。他與夫人董氏結婚那天晚上,有個小偷進入臥室。劉公驚訝地起來一看,原來是認識的人,就說:「原來是你,想來是因為太窮了,才出此下策吧 !」於是,揀了好幾件夫人的首飾給他,並囑咐道:「你如果改正了,我永遠不說出去。」

後來,他夫人經常問這個小偷是誰,他總回我已經答應不說了。直到劉公去世,有一位家族子弟撫著棺木顯的沈痛悲哀。人們才懷疑可能就是那個小偷,但是早已改惡從善了。劉公一生官做到參政,享年九十八歲。兒子、孫子、曾孫、玄孫都考取科舉,做顯達的官。

《例證二》

羅循是江西吉水地方的人,曾經與幾位夥伴一同到京城去。他丟失了一件粗布衣服。與他住在同一旅舍的一位書生發現了那件衣服。他拉著羅循去找到拿走他衣服的那個人,拉著那人穿的衣服對羅循說:「這不是你的衣裳嗎?」羅循說:「與我那件不過偶然有點相似,但並不是我的衣服,」說完就趕快離開了。他對同舍書生說:「失去一件衣服,對我並沒有多大損失,而他卻得個壞名聲,以後怎麼在讀書人中自處呢!」後來,羅循考取了進士,官居副使。

羅循到了壯年時期,還沒有兒子。有一天,因辦公而路過一座寺院,看見那裏停放著七口棺材沒有下葬。他把自己的官俸捐出來,請和尚把那些棺材埋了。到了晚上,夢見神人賞賜給他一個童兒。於是夫人就生下兒子羅洪先。他替孩子取號為念庵,就是「一念之善」的意思。明嘉靖八年,殿試時念庵得了第一名,後來成為著名的理學學者。

《例證三》

文徵明在一個富貴人家住宿。主人還沒出來,文公就躺在帳幔中等他。一會,一個朋友來了,他四處看了看,看見桌上有只金杯,急忙裝在袖筒中走了。這人是文公的老熟人。主人出來時,文公迎上去對他說:「我今天因為一件十分緊急的事要錢用,看見你桌上的金杯,想借去到當鋪中去典當一點錢來用,等不及了,已命僕人拿走了。你看怎麼辦?」主人只好答應。

文公又說:「杯子有多重?值多少錢?過幾天如果拿不回來,我就賠償銀子給你。」主人又說好。文公回家後賣了自己的田賠償杯子,但始終沒有說出其中的緣故。文公後來得高壽,享有很大的名聲。他的曾孫文震孟中了狀元,任宰相。

《例證四》

宋朝的章惇,他當宰相的時候,把元祐年間曾經擔任過宰相的重要大臣,全部都放逐到嶺南地區;范純仁也是其中的一位,當時他已經七十歲了;當他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就立即欣然的前往。

范純仁每每教誡他的兒子們:「心中不可以存有一點點的不平啊!」只要是他聽到了孩子們有一點點埋怨章惇的話,就一定會很生氣的予以制止。在前往嶺南的路上,范純仁坐的船在江中翻覆了,而他只是弄濕了衣服而已。這時候他回頭對孩子們說:「難道船翻了,也是章惇害的嗎?」

(例證一~三節錄《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卷二、一》,釋海山等主編;例證四節錄自《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卷四》,王麗民居士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忠肅公于謙

正氣所鍾 眾邪遠避

明代忠肅公于謙當秀才的時候,聽說「星宿閣」樓上有邪魔鬼魅,能迷惑人,夜晚在那裏住宿的人都會死去。于謙有一天乘著酒醉,就睡在那樓上。到三更天,看見有五個仕官打扮的赴宴回來,前行儀仗隊才剛抵達,便聽見有人說:「丞相在這裏!」五個人都驚駭逃散,遺留下兩個金杯在窗外。

第二天早晨,于謙把金杯裝在袖筒裏帶下山,聽到路旁行人都在談論,昨夜某家以酒席敬獻五通神,忽然失去金杯兩個。于謙於是將杯子帶去交還給失主。才知道這家人因為女兒病了,在作祈禱。于謙一來,女兒的病就好了,那家人大為喜歡,願將女兒嫁給于謙——就是後來的董夫人。

後來于謙任兵部尚書,並且加封為太子少保。當時,石亨有個心愛的姨太太,名叫芳華,才貌超群,凡是親友來他家,都要叫出來相見。有一次,于謙來到石亨家。石亨為了在于謙面前炫耀,就叫芳華出來。芳華感到很為難,雖然丫環們不斷催促,她終究沒有出來。

于謙走後,石亨進入內室大發脾氣,芳華就走進牆壁中迴避了,說道:「邪不勝正,理固宜然。我本來不是人,實際上是一株古桂樹,變成人類形象。今天于公秉持著光明正大之氣,我哪敢接近他呢?你難道沒有聽說過武三思的愛妾,不敢見狄仁傑嗎?我將從此與你永別了!」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卷二》,釋海山等主編)

※※補充說明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諡忠肅,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兵部尚書。

于謙由進士出身,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後,于謙繼任兵部尚書,指揮明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代宗朝,于謙官至少保、太子太傅,世稱于少保。在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並成功復辟後,于謙被誣陷下獄而冤死。成化年間獲得平反。現北京市、杭州西湖旁均有紀念于謙的祠堂、故居。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