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之報

朱導江說:有個人妻子的喪期已過,忽然又進行祭奠,神情比妻子剛去世時還悲傷。問他他也不說什麼原因,和他關係親近的人在私下裏問他,他才流淚道:「我和亡妻生活了半輩子,並沒發覺她有什麼大過錯。不久前我忽然做夢到了地府,看見幾百個女人都被鎖著,後有人手持大木棒驅趕著,進入一個衙門裏。隨後就聽見淒慘的呼叫聲,驚心動魄。接著這些女人又被一個一個地帶了出來,都血流到脛,匍匐爬行,被人像豬羊一樣地牽著。其中一個女子見了我招手,我一看,就是亡妻。我吃驚地問她犯了什麼罪,要受這樣的懲罰。她說:『因為事事都對你懷著二心。開始還以為這是家庭中的常事,沒想到陰律極嚴,把這看得和欺父欺君一樣重,所以遭到這樣的懲罰。』我又問她二心指什麼?她說:『不過就是骨肉中我對自己的親生兒女私下偏護,奴僕中我對女僕們私下偏護,親屬中我對娘家人私下偏護,並且都不讓你知道而已。現在每月的初一,我就要挨三十下鐵杖,不知哪天才能脫離苦海?』她還要說下去,卻被鬼卒拖走了。我們是多年夫妻,情義還在,所以為她做法事祈福。」

男女經過結婚儀式結為夫婦,在感情上是最親密的人,既然親密,則不是其他疏遠的人所能離間的;夫妻的地位相等,理當相互尊重,尊重則不是卑賤的人所能離間的。所以,夫妻倆同心協力,則家庭中任何細碎的事情,男人所不能知道的,及知道了而不便親自處理的,妻子都不能加以彌補。倘若妻子只根據自己的私心所愛,心中有偏頗,則花樣百出,也可以在丈夫耳目所不及的地方無所不為。種種禍害的起因,種種敗壞的狀況,都由此引起。既然這一點關係重大,那麼在這方面犯了錯,罪過就不會輕。

何況,丈夫對妻子最為信任,寄予重托,而妻子卻欺負丈夫不知道,為所欲為,這種事情即使發生在朋友之間,也是負心的行為,也應遭到神靈的懲罰。丈夫和妻子本為一體,關係上屬於「三綱」之一,妻子如果對丈夫負心,她的罪過不是應該更增加五倍十倍嗎?雖然是因為一些日常小事,卻判處嚴厲的刑罰,也不能說這是苛刻了。

【原文】

朱導江言,有妻服已釋忽為禮懺者,意甚哀切,過於初喪。問之,初不言,所親或私叩之,乃泫然曰:「亡婦相聚半生,初未覺其有顯過。頃忽夢至冥司,見女子數百人,鎖以銀鐺,驅以骨朵,入一大官署中。俄聞號呼悽慘,栗魄動魂,既而一一引出,並流血被骭,匍匐膝行,如牽羊豕。中一人見我招手,視即亡婦。驚問:『何罪至此?』曰:『坐事事與君懷二意。初謂家庭常態,不意陰律至嚴,與欺父欺君竟同一理,故墮落如斯。』問:『二意者何事?』曰:『不過骨肉之中私庇子女,奴隸之中私庇婢媼,親串之中私庇母黨,均使君不知而已。今每至月朔,必受鐵杖三十,未知何日得脫,此累累者皆是也。』尚欲再言,已為鬼卒曳去。多年伉儷,未免有情,故為營齋造福耳。」夫同牢之禮,於情最親,親則非疏者所能間;敵體之義,於分本尊,尊則非卑者所能違。故二人同心,則家庭之纖微曲折,男子所不能知,與知而不能自為者,皆足以彌縫其闕。苟徇其私愛,意有所偏,則機械百出,亦可於耳目所不及者,無所不為。種種釁端,種種敗壞,皆從是起;所關者大,則其罪自不得輕。況信之者至深,托之者至重,而欺其不覺,為所欲為,在朋友猶屬負心,應幹神譴,則人原一體,分屬三綱者,其負心之罪,不更加倍蓗乎?尋常細故,斷以嚴刑,因不得謂之深文矣。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揭穿騙局

邊秋崖前輩說:有位作官的人,晚上到書房去,突然發現桌上有個人頭,極為害怕,以為是凶兆。村裏有個道士善於用符咒驅神役鬼,經常參預人家的喪葬事情。這個作官的人急忙把他召來,道士一推算,也大吃一驚,說:「是大兇之兆,但可以祈禱避免,做法事的費用不過一百多兩銀子。」他倆正在商量之中,忽聽窗外有人說:「我不幸因罪被斬首而死,幽魂沒有頭顱不能投生,所以我常自己拎著頭,真是個累贅。剛才我見先生桌上很平整乾淨,便偶然把頭放在上面,你突然進來,我倉皇之中不及拿走,所以讓你受驚了。這是我的疏忽,同你的禍福並沒多大關係,術士胡說八道,你要小心,不要上他的當。」道士見狀,垂頭喪氣地走了。

邊前輩還說:有一位當官的人家被狐狸攪得不安寧,於是請來術士鎮治,法術不靈,術士反被狐狸弄得狼狽不堪。術士又去找他的師父要了符籙來。剛登壇傳呼神將,就聽到樓上有搬動東西的聲音,相互招呼著,鬧哄哄地走了。術士環顧眾人,滿臉得意,官人更是感激他。忽然看到牆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道:「你衰敗的命運將要來臨,所以我們敢來打擾。昨天你捐獻九百兩銀子建育嬰堂,這種高尚品德感動了神明,又給你增添了福份,所以我們全部撤走。巫師做法事正好碰上碰上這個時機,於是把這當成自己的功勞,這真是臉皮厚。你賞他一頓酒飯,稍微替他遮遮羞,這還是可以的;若還要給他酬謝,則這種小人也太僥倖了。」那些字每個大小有一寸多見方,墨蹟還是濕的。巫師慚愧沮喪,閉口不敢出聲。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引當時的諺語說:「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所;肺腑而能語,醫師面如土。」上述兩件事,就是在講,鬼怪如果能說話,巫師們的嘴臉馬上就要被揭穿了。

【原文】

邊秋崖前輩言,一宦家夜至書齋,突見案上一人首,大駭,以為咎徵。裏有道士能符籙,時預人喪葬事,急召占之。亦駭曰:「大凶!然可禳解,齋醮之賚,不過百餘金耳。」正擬議間,窗外有人語曰:「身不幸伏法就終,幽魂無首,則不可轉生,故恒自提攜,累如疣贅。頃見公棐幾滑淨,偶置其上。適公猝至,倉皇忘取,以致相驚,此自僕之粗疏,無關公之禍福。術士妄語,慎不可聽。」道士仍喪氣而去。又言一宦家患狐祟,延術士劾治,法不驗,反為狐所窘。走投其師,更乞符籙至。方登壇檄將,已聞樓上搬移聲、呼應聲,洶洶然相率而去。術士顧盼有德色,宦家亦深感謝。忽舉首見壁上一帖,曰:「公衰運將臨,故吾輩得相擾。昨公捐金九百,建育嬰堂,德感明神,又增福澤,故吾輩舉族而去。術士行法適值其時,據以為功,深為忝竊。賜以觴豆,為稍障羞顏,庶幾或可;若有所酬贈,則小人太僥倖矣。」字徑寸餘,墨痕猶濕,術士慚沮,竟噤不敢言。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引諺曰:「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所;肺腑而能語,醫師面如土。」此二事者,可謂鬼魅能語矣,術士其知之。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火擒盜

仁我又說:有夥強盜搶劫一戶富裕人家,攻打樓門,眼看就要攻破。強盜們舉著火把,執著大刀,威脅全家人說:「敢叫喊的一律殺死,而且現在正刮大風,喊也沒人聽的見,白白送死,有什麼用?」全家人都閉口不敢出聲,有個燒火丫頭,年紀約十五、六歲,睡在廚房裏。她於是偷偷帶著火種,在黑暗中伏在地上爬行,悄悄進入後院,乘風放火,燒起堆在那裏的許多乾柴,火光照到半天空,全村的人都被驚起,幾里以內鄰村的人也來救火。

眾人聚集後,火光之下像白天一樣明亮,強盜們與眾人格鬥,無法逃脫,竟全部被擒。主人深深感謝這個婢女,要留她作兒媳婦,他兒子也完全同意,說:「有這樣的智慧膽識,一定會持家,雖然只是燒火丫頭,又有什麼關係?」主人大喜,催促馬上取來衣服首飾,就在當晚舉行了婚禮,說:「一遲就會講究什麼尊卑,考慮什麼良賤,贊成反對的意見不一,事情可能就會發生變化。」這婢女也真算得上是一位奇女子了。

【原文】

仁我又言,有盜劫一富室,攻樓門垂破。其黨手炬露刃,迫脅家眾曰:「敢號呼者死!且大風,號呼亦不聞,死何益!」皆噤不出聲。一灶婢年十五六,睡廚下,乃密持火種,黑暗中伏地蛇行,潛至後院,乘風縱火,焚其積柴。煙燄燭天,闔村驚起,數裏內鄰村亦救視。大眾既集,火光下明如白晝,群盜格鬥不能脫,竟駢首就擒。主人深感此婢,欲留為子婦。其子亦首肯,曰:「具此智略,必能作家,雖灶婢何害?」主人大喜,趣取衣飾,即是夜成禮。曰:「遲則講尊卑,論良賤,是非不一,恐有變局矣。」亦奇女子哉!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蠢人有福

胡牧亭說:他的家鄉有一個富戶,在家養尊處優,關了門不管門外的事。人們難得見他一面。這人不善於生計,財產卻總也用不完;他不善於調養,卻從來也沒有什麼病;有時遇上什麼災禍,也能意外地得到解決。他家有一個婢女上吊自殺了,鄉官大喜,大肆張揚並報了官。官也興沖沖地當天就來了。

待把屍體抬來檢驗,忽然屍體的手腳蠕蠕而動。大家正在驚詫,只見屍體欠伸,接著身子轉側,之後坐了起來,已復活了。官員還想要以「逼姦上吊」來羅織罪名,委婉地加以引導誘供。婢女叩頭道:「主人的姬妾長得都像神仙一樣,哪會鍾情於我呢?假使會看中我,我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去自殺?實在是因為,聽說父親不知由於什麼緣故被官府拷打而死,悲痛絕望下,才憤恨地以求一死,並沒有別的原因。」這位官員大失所望而去。其他的禍事,也往往都像這件事一樣,意外地消了災。鄉里的人都說,這富戶蠢乎乎的,卻有這樣的福氣,實在不知是什麼道理。

有人偶然扶乩招仙,問這是為什麼。乩仙判道:「各位錯了,他的福氣正是因為他蠢。這老翁在前生中,是一個村叟。他為人淳樸老實,沒有計較心;隨隨便便,沒有得失心;平平淡淡,沒有愛憎心;坦坦蕩蕩,沒有偏私心;有人欺淩、侮辱,他也沒有爭競心;有人欺騙他,他也沒有防備心;有人辱駡或誹謗他,他也沒有嗔怒心;有人陷害他,他也沒有報復心。所以他雖然老死在自己的屋裏,也沒什麼大功德,卻因為他的這種心境,為神靈所福佑,讓他在今生中得到報答。他這一生愚蠢毫無知識,正是因為他身體雖已變換,本性仍然沒有喪失前生善良的根本。你們卻對他有所懷疑,豈不是大錯特錯了嗎?」當時在一旁的人,信和不信的各占了一半。我則覺得這話很是耐人尋味。我認為這是胡先生為自己的生平寫的讚語,而假托於這個富戶。但從道理上來看,還是能講通的。

【原文】

胡牧亭言,其鄉一富室,厚自奉養,閉門不與外事,人罕得識其面。不善治生而財終不耗,不善調攝而終無疾病,或有禍患亦意外得解。嘗一婢自縊死,裏胥大喜,張其事報官,官亦欣然即日來。比陳屍檢驗,忽手足蠕蠕動。方共駭怪,俄欠伸,俄轉側,俄起坐,已復甦矣。官尚欲以逼汙投繯,鍛鍊羅織,微以語導之。婢叩首曰:「主人妾媵如神仙,寧有情到我?設其到我,方歡喜不暇,寧肯自戕?實聞父不知何故,為官所杖殺,悲痛難釋,憤恚求死耳,無他故也。」官乃大沮去。其他往往多類此。鄉人皆言其蠢然一物,乃有此福,理不可明。偶扶乩召仙,以此叩之。乩判曰:「諸公誤矣,其福正以其蠢也。此翁過去生中,乃一村叟,其人淳淳悶悶無計較心,悠悠忽忽無得失心,落落漠漠無愛憎心,坦坦平平無偏私心,人或淩侮無爭競心,人或欺紿無機械心,人或謗詈無嗔怒心,人或構害無報復心,故雖槁死牖下無大功德,而獨以是心為神所福,使之食報於今生。其蠢無知識,正其身異性存,未昧前世善根也。諸君乃以為疑,不亦誤耶?」時在側者信不信參半,吾竊有味斯言也。餘曰:「此先生自作傳贊,托諸斯人耳。然理固有之。」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雞群報恩

昌平縣有個老太太,養了很多雞,她時常用雞蛋換錢,可從來不賣雞。有人想買她的雞燉肉吃,即便出十倍的價錢她也不賣。她住的地方靠近山麓,時間一長,雞群不斷繁衍,全撒出來,幾乎遍及山谷。天快亮時,群雞唱曉。叫聲此起彼伏,仿佛相互傳喚。一次,她把割下的麥子放在門外晾曬,忽然,千百隻雞蜂擁而來,四處啄食麥粒。老太太揮動手杖不斷驅趕,但無濟於事。又招呼全家男人女人等幫忙。大家撲擊堵截,雞群卻東散西聚,仍是無可奈何。正在喧鬧時,一聲巨響,家中的五間住房一齊倒塌。雞群受了驚,「撲楞撲楞」都飛到山裏去了。

這件事與《宣室志》所載李甲家鼠報恩之事相似。鶴知夜半,雞知將旦,這是氣的感應使它們精神振奮,而並不是他們知道時辰已經到來。因此邵雍先生說:「禽鳥可以最早感受到氣息的變化。至於世間萬物成敗的定數,決不是禽鳥所能先知的。」而那些雞為什麼能聚眾而來,救主人於危難之中呢,這一定是有鬼神附體呀!

【原文】

昌平有老嫗,蓄雞至多,惟賣其卵。有買雞充饌者,雖十倍其價不肯售。所居依山麓,日久滋衍,殆以穀量,將曙時,唱聲競作,如傳呼之相應也。會刈麥暴於門外,群雞忽千百齊至,圍繞啄食。媼持杖驅之不開,遍呼男女交手撲擊,東散西聚,莫可如何。方喧呶間,住屋五楹,訇然摧圮,雞乃俱驚飛入山去。此與《宣室志》所載李甲家鼠報恩事相類。夫鶴知夜半,雞知將旦,氣之相感而精神動焉,非其能自知時也。故邵子曰:「禽鳥得氣之先。」至萬物成毀之數,斷非禽鳥所先知,何以聚族而來,脫主人於厄乎?此必有憑之者矣!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互不相下

朱青雷說:曾去瞻仰楊繼盛的祠堂,見有幾個人也結伴而進。眾人都叩頭而拜,唯有一人只作了一個揖。有人問是什麼緣故,他說:「楊公是員外郎,我也是員外郎,級別相同,不應有當堂叩拜的禮節。」又有人說:「楊公是忠臣。」他很不高興地說:「我就是奸臣嗎?」於大羽接著說了一件事:聶松岩曾騎著驢子走,遇到一個製作石磨的人,責問他為什麼不讓路。那人說:「石工遇石工,有什麼好讓路的?」(松岩是安邱張卯君的學生,以篆刻著名當時)我也說了一件事:交河有個私塾教師,與張晴嵐談論文章,互相攻擊。私塾教師發怒道:「我與你同年考中秀才,同樣到今天還沒考上舉人,究竟你哪個地方勝過我了?」這三件事很類似,即使善於辯論的人,對他們也無可奈何。

田白說:「天地這麼大,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事沒有?如果遇到這種人,只有以不理睬來對待,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害。如果一定要讓他們明白醒悟,可能會引出更多的糾葛。我曾見兩個書生同寄住在佛寺中,一人罵朱熹,一人罵陸九淵,吵鬧到半夜。和尚在旁邊勸解,兩人又說佛教是異端邪說,危害儒學正統,一起與和尚爭鬥。第二天,三人都打破了頭,到官府去告狀。這不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嗎?」

【原文】

朱青雷言,嘗謁椒山祠,見數人結伴入,眾皆叩拜,中一人獨長揖。或詰其故,曰:「楊公員外郎,我亦員外郎,品秩相等,無庭參禮也。」或又曰:「楊公忠臣。」怫然曰:「我奸臣乎?」於大羽因言,聶松巖嘗騎驢,遇一治磨者嗔不讓路,治磨者曰:「石工遇石工(松巖,安邱張卯君之弟子,以篆刻名一時。),何讓之有?」餘亦言,交河一塾師與張晴嵐論文相詆,塾師怒曰:「我與汝同歲入泮,同至今日,皆不第,汝何處勝我耶?」三事相類。雖善辯者無如何也。田白巖曰:「天地之大,何所不有?遇此種人,惟當以不治治之,亦於事無害;必欲其解悟,彌出葛藤。嘗見兩生同寓佛寺,一詈紫陽,一詈象山,喧詬至夜半。僧從旁解紛,又謂異端害正,共與僧鬥。次日,三人破額,詣訟庭。非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乎?」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卷 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慷慨尚義

張石粼先生,是姚安公同年考中科舉的老朋友,他性格剛直,時常當面指責別人的過錯。但他慷慨講義氣,把朋友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任勞任怨,從不推辭。他曾夢見一位死去的朋友,怒氣沖沖地質問他:「你兩次擔任縣令,凡是老朋友的子孫流落的,你無不予以撫恤。只有我的兒子自數千里外來投奔你,你視他為陌生人一樣,為什麼?」張先生在夢中既怒且笑,說:「你忘了嗎?所謂朋友,哪能是形勢有利時便相互攀援,有了酒肉時便相互追隨?交朋友為的是危急時可依靠,休戚相關、榮辱與共。我把你當成弟兄,我家的奴僕相互勾結欺騙我,他們的勢力盤根錯節,我沒有辦法。我曾偷偷地托你觀察某某,你親眼見過他的劣跡,卻怕招嫌惹怨,不肯告訴我。等到某某惡貫滿盈自我暴露時,你又為博得忠厚的名聲,而千方百計地為他說情。至於我的事成不成,我的生活有否保障,你都不關心,而只想求得那些人的感激,稱你為忠厚長者。你這不是厚待應當疏遠的人,而疏遠應當厚待的人?你先把我看作是陌生人,卻來責怪我把你看作陌生人,你忘了嗎?」這人瑟縮著離去了。這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一般士大夫的習氣,是以不談別人的過失為君子,而不管這人的親疏和事情的利害。我曾經看見胡牧亭被奴僕們算計,到了衣食都沒有保障的地步。同年,朱竹君先生奮然代他驅逐奴僕,牧亭的生活才得以維持。我又曾見陳裕齋死後,寡婦孤兒被女婿欺淩。同年,宗丞曹慕堂憤然集合了舊友,代為驅逐,陳裕齋的兒子才得以安然。當時人議論,認為上述作為是古道熱腸的,百人中沒有一兩個人;認為是多事的,十中有八九個人。

巡撫崔應階娶孫媳婦,要租彩轎迎親。但他的家奴互相串通,說沒有三百兩銀子租不來。家奴們眾口一詞,到迎親前的一兩天,價碼又長了一倍。崔公憤恨,自己去求朋友代租。朋友們怕招怨都不肯答應。甚至有的還說彩轎沒有一定的租價,它隨著租轎人的貧富貴賤而漲落,別人可不能代租。以這種巧辯來進行調停。崔公不得已,將自己乘坐的轎披紅掛彩,用來迎親。當時的輿論,認為崔的朋友們坐視不幫是不合情理的,百人中也沒有一兩個;認為崔的朋友們善於體貼僕人們的心情的,倒是占了十之八九。此方有個是非的標準,彼方也有個是非標準,那麼,該請誰來作評判呢?

【原文】

張石粼先生,姚安公同年老友也,性伉直,每面折人過;然慷慨尚義,視朋友之事如己事,勞與怨皆不避也。嘗夢其亡友某公,盛氣相詰曰:「君兩為縣令,凡故人子孫零替者無不收恤,獨我子數千里相投,視如陌路,何也?」先生夢中怒且笑曰:「君忘之歟?夫所謂朋友,豈勢利相攀援,酒食相徵逐哉!為緩急可恃,而休戚相關也。我視君如弟兄,吾家奴結黨以蠹我,其勢蟠固。我無可如何。我嘗密托君察某某,君目睹其奸狀而恐招嫌怨,諱不肯言。及某某貫盈自敗,君又博忠厚之名,百端為之解脫。我事之僨不僨,我財之給不給,君皆弗問,第求若輩感激,稱長者而已。是非厚其所薄,薄其所厚乎?君先陌路視我,而怪我視君如陌路,君忘之歟?」其人瑟縮而去。此五十年前事也。大抵士大夫之習氣,類以不談人過為君子,而不計其人之親疏,事之利害。余常見胡牧亭為群僕剝削,至衣食不給;同年朱學士竹君,奮然代為驅逐,牧亭生計乃稍蘇。又嘗見陳裕齋歿後,孀妾孤兒為其婿所淩逼;同年曹宗丞慕堂亦奮然鳩率舊好,代為驅逐,其子乃得以自存。一時清議,稱古道者,百不一二;稱多事者,十恒八九也。又嘗見崔總憲應階娶孫婦,賃彩轎親迎,其家奴互相鉤貫,非三百金不能得,眾喙一音。至前期一兩日,價更倍昂。崔公恚憤,自求朋友代賃,朋友皆避怨不肯應。甚有謂彩轎無定價,貧富貴賤各隨其人為消長,非他人所可代賃,以巧為調停者。不得已,以己所乘轎,結綵繒用之。一時清議,謂坐視非理者,亦百不一二;謂善體下情者,亦十恒八九也。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將烏乎質之哉?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虐婢遭懲

周景垣前輩說:有個大官帶著家屬,乘著連在一起的幾隻船去赴任,傍晚停泊在大江中。不久又一艘大船來停泊在一起,那船艙門口掛著燈籠,桅杆上飄著旗幟,也像是一艘官員乘坐的船。太陽快要落山時,那船艙中跳出二十幾個人,都拿著刀跳上大官家的船,把所有婦女都驅趕到艙外。那船上有個穿戴華麗的女子,隔著窗戶指著一個少婦說:「這個就是。」那些盜賊於是一擁而上,把這個少婦拖了過去。一個強盜大聲說道:「我就是你們家某婢女的父親,你女兒殘酷虐待我的女兒,用鞭抽用火燙,簡直沒有人性。幸虧她逃出來遇到我,你們沒有追捕到。我恨你入骨,今天是來報仇的。」說完,他們扯起帆船,順水駛去,轉眼間就不見蹤影了。官府沒有線索追捕,大官的女兒不知後來怎樣,但情狀是可以想像得到的。貧窮到賣女兒的人,還能有何作為?沒想到他可以做強盜;婢女受到殘酷毒打,她還能怎麼樣?沒想到她的父親可以做了強盜來報仇。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蜜蜂蠍子雖小,也有毒刺螫人!

又李受公說,有個人對待婢女十分殘忍,偶爾因為一點小過失,就把一個婢女鎖在空房裏,使她凍餓而死。然而,身上沒有傷痕,她的父親告狀不贏,反被鞭打。他冤憤之極,晚上跳過牆進入主人家,將主人母女倆一齊殺死。官府全國通緝多年,也沒有抓住。這又是不做強盜也能報仇了。又說京城某戶人家失火,夫婦子女全部燒死,也是他家眾多婢女怨恨之極而做的事。因為沒有明顯證據,也無法追究。這又是不必父親,自己也能報仇了。

我有一個親戚,鞭打婢女小妾時,還嬉笑如同兒戲,有時甚至給活活打死。一天晚上,有一股黑氣像車輪一樣,從屋簷上落下,然後像風一樣地旋轉,還發出「啾啾」的聲音,一直飄進臥室,最後散掉了。第二天,我那親戚脖子上便長了一個癰疽,開始只有粟米粒那麼大,漸漸向四面潰爛,最後頭與脖子一齊爛掉,就像用刀斬斷的一樣。這又是人不能報仇,鬼也要報仇了。人都愛自己的兒女,誰不跟自己一樣?那些剛強的,銜冤忍痛,積壓在心底,無處申訴,於是鋌而走險報仇,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些弱小的橫遭毒害,懷恨而死,他們的悲哀必然感動神靈,神一定會替他們作主。因此,那些虐待婢女的,縱沒遭到人為的禍患,也必定會遭到天神的懲罰,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原文】

周景垣前輩言,有巨室眷屬,連艫之任,晚泊大江中。俄一大艦來同泊,門燈檣幟,亦官舫也。日欲沒時,艙中二十餘人,露刃躍過,盡驅婦女出艙外。有靚妝女子隔窗指一小婦曰:「此即是矣。」群盜應聲曳之去。一盜大呼曰:「我即爾家某婢父!爾女酷虐我女,鞭箠炮烙無人理,幸逃出遇我。爾追捕未獲。銜冤次骨,今來復仇也!」言訖,揚帆順流去,斯須滅影。緝尋無跡,女竟不知其所終。然情狀可想矣。夫貧至鬻女,豈復有所能為?而不慮其能為盜也;婢受慘毒,豈復能報,而不慮其父能為盜也。此所謂蜂蠆有毒歟!又李受公言,有禦婢殘忍者,偶以小過閉空房,凍餓死。然無傷痕,其父訟不得直,反受笞。冤憤莫釋,夜逾垣入,並其母女手刃之。緝捕多年,竟終漏網,是不為盜亦能報矣。又言京師某家火,夫婦子女並焚,亦群婢怨毒之所為。事無顯證,遂無可追求。是不必有父,亦自能報矣。餘有親串,鞭笞婢妾,嬉笑如兒戲,間有死者。一夕,有黑氣如車輪,自簷墮下,旋轉如風,啾啾然有聲,直入內室而隱。次日,疽發於項如粟顆,漸以四潰,首斷如斬。是人所不能報,鬼亦報之矣。人之愛子,誰不如我?其強者,銜冤茹痛,鬱結莫申,一決橫流,勢所必至;其弱者,橫遭荼毒,齎恨黃泉,哀感三靈,豈無神理?不有人禍,必有天刑,固亦理之自然耳。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恩而去

堂侄秀山說:僕人吳士俊曾和人鬥毆,沒占到便宜,氣憤得想要自盡,打算到村外找個僻靜的地方。剛出柵欄門,便有兩個鬼迎上來。一個鬼說:「投井好。」一個鬼說:「上吊更好。」一左一右地拉扯他,他正想要依從哪一個好。突然舊相識丁文奎從北面來,揮拳把兩個鬼給打跑,並將吳士俊給送了回去。吳士俊迷迷糊糊好像做夢醒來,自盡的念頭頓時消失了。丁文奎是以前上吊死的,原來,他們兩個一起在我叔父栗甫公家幹活。文奎死後,他母親得病困在床上,士俊曾經資助她五百錢,所以才有這次的報恩。這是我家近年發生的事,與袁枚《新齊諧》中記載的裁縫遇鬼事差不多。可見這類事確實有。而丁文奎為找替身而來,卻報恩而去,尤其足以激勵淡薄的世情。

【原文】

從姪秀山言,奴子吳士俊嘗與人鬥,不勝,恚而求自盡。欲於村外覓僻地,甫出柵,即有二鬼邀之。一鬼言投井佳,一鬼言自縊更佳,左右牽掣,莫知所適。俄有舊識丁文奎者從北來,揮拳擊二鬼遁去,而自送士俊歸。士俊惘惘如夢醒,自盡之心頓息。文奎亦先以縊死者。蓋二人同役於叔父栗甫公家。文奎歿後,其母嬰疾困臥,士俊嘗助以錢五百,故以是報之。此餘家近歲事,與《新齊諧》所記鍼工遇鬼略相似,信鑿然有之。而文奎之求代而來,報恩而去,尤足以激薄俗矣。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招禍端

狐狸精是人們害怕的,而鄉里有位羅生,因讀小說雜記,熟知狐女容貌姣美,恨不能見上一面。有人說近郊的古墓有狐狸精,又說不時有人與狐女親熱。羅生就根據指定的墓穴,準備好錢財祭品,前去投書信向狐女求婚,並說:「如果香閨嬌女,都有乘龍快婿,若是嫌棄像我這樣的蠢才,我也不敢高攀,那就請賜給我一漂亮婢女作為寵妾,我一樣感恩不盡。」他再三拜謝放下書信後才回去。這樣平靜地過了幾天。一天晚上,羅生正在獨自沉思,忽然有一位漂亮女子出現在燈下,嫣然笑著說:「我家主人感謝你的盛情,擇定了今天這個吉日,打發小婢三秀前來侍候你,希望你收留。」於是,她按禮節拜見了羅生,站在一旁,凝眸靜視羅生,風情萬種。羅生很高興,就在當天晚上同三秀定了情,自認為就是文簫和彩鸞結為夫妻,也不過這麼幸福。

因為三秀善於隱身,一般人看不見。即使羅生出遠門歇在別處,她也相隨,這更使羅生中意。只是她生性貪吃,家中的食物被她偷吃了許多,食物不足就偷了衣服器具賣錢買東西吃。也不知誰為她幹這些事情,羅生猜想她是有同夥一起來的。因此就稍微責備了她幾句,但她那風騷的體態,與那萬種的風情實在使羅生神魂顛倒。她低眉顧盼,羅生便回嗔作喜,再也生不起氣來。加之三秀非常妖冶放蕩,作出萬種姿態來誘惑羅生,無論白天黑夜,沒有停止的時候,她還是很不滿足。因此,羅生家道敗落,身體也日益虛弱。時間一長,他便疲於奔命。不時怨罵,於是慢慢產生了隔閡,有了怨仇。三秀就招來同伴,作崇鬧妖,攪得羅家雞犬不寧。

最後,羅生請正一真人鎮妖,三秀現形分辯道:「是羅生祈求我到羅家來的,這和私奔性質大不一樣,同時我是奉主人的命令來的,完全不同於苟且湊合。羅生的求婚書信都保存完好,我並不是無緣無故地來誘惑他。至於盜賊、濫淫,這本是狐的本性,自古就如此。他難道不知道嗎?既然他因好色不找人卻要找狐,又以人的行為準則來約束狐狸,這就有點講不通了。就按人理來說,貪圖聲樂娛樂的人,就不能吝嗇藝人妓女必需的費用,我既然是姬妾,就要靠主人來養活,因而所給不夠用時,就免不了自己去拿。家庭中,這種事情多得很,這同到別人那兒偷竊,畢竟不相同。至於閨房中的恩愛私情,有誰不幹那種事呢?聖人制訂禮法,不會加以限制;帝王制訂律法,也不能把它納入條律之中。這在嫡妻,是人之常情;對姬妾來說,也是正常要求,把這也定為罪過,我實在有點不甘心。」真人又問道:「你聚眾滋事,又有什麼道理呢?」三秀答道:「把女兒嫁給別人,就會有所企圖,不能達到要求,就聚集家人鬧事。這種事情不知有多少,沒聽說有人因此獲罪,現在卻因此要給我治罪嗎?」

真人沉思良久,笑著對羅生說:「你這是所謂的『求仁得仁』啊!又有什麼好埋怨的呢?我老了,不能驅使鬼神來干預人家的兒女私事。」後來,羅生一貧如洗,竟患癆病而死。

【原文】

狐魅,人之所畏也。裏有羅生者,讀小說雜記,稔聞狐女之姣麗,恨不一遇。近郊古塚,人雲有狐,又雲時或有人與狎昵。乃詣其窟穴,具贄幣牲醴,投書求婚姻。且雲:「或香閨嬌女,並已乘龍,或鄙棄樗材,不堪倚玉,則乞賜一豔婢,用充貴媵。銜感亦均。」再拜置之而返。數日寂然。一夕,獨坐凝思,忽有好女出燈下,嫣然笑曰:「主人感君盛意,卜今吉日,遣小婢三秀來充下陳,幸見收錄。」因叩謁如禮,凝眸側立,妖媚橫生。生大欣慰,即於是夜定情,自以為彩鸞甲帳,不是過也。婢善隱形,人不能見,雖遠行別宿,亦復相隨。益愜生所願,惟性饕餮,家中食物多被竊食,物不足則盜衣裳器具,鬻錢以買,亦不知誰為料理。意有徒黨同來也。以是稍譙責之,然媚態柔情,搖魂動魄,低眉一盼,亦復回嗔。又冶蕩殊常,蠱惑萬狀,卜夜蔔晝,靡有已時,尚嗛嗛不足。以是家為之凋,體亦為之敝。久而疲於奔命,怨詈時聞,漸起釁端,遂成仇隙,呼朋引類,妖祟大興,日不聊生。延正一真人劾治,婢現形抗辯曰:「始緣祈請,本異私奔;繼奉主命,不為苟合。手紮具存,非無故為魅也。至於盜竊淫佚,狐之本性,振古如是,彼豈不知?既以耽色之故,捨人而求狐,乃又責狐以人理,毋乃誖歟?即以人理而論,圖聲色之娛者,不能惜畜養之費。既充妾媵,即當仰食於主人;所給不敷,即不免私有所取。家庭之內,似此者多;較攘竊他人,終為有間。若夫閨房燕昵,何所不有?聖人制禮,亦不能立以程限;帝王定律,亦不能設以科條。在嫡配尚屬常情,在姬侍又其本分。錄以為罪,竊有未甘。」真人曰:「鳩眾肆擾,又何理乎?」曰:「嫁女與人,意圖求取。不滿所欲,聚黨喧哄者,不知凡幾。未聞有人科其罪,乃科罪於狐歟?」真人俯思良久,顧羅生笑曰:「君所謂求仁得仁,亦復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驅役鬼神,預人家兒女事。」後羅生家貧如洗,竟以瘵終。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七 姑妄聽之三》,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