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殺人
李應弦說:甲和乙是上輩人就是友好的鄰居,從小一起玩耍,長大一起上學,性情相投像兄弟。兩家的男男女女時常來往,雖然隔著一道牆,像是一家人。有人給甲的妻子造謠,說她和表弟私通。甲調查沒有證據,可是疑心沒有消除,暗地裏把此事告訴乙,求他代為調察。乙向來謹慎怕事,推辭辦不了。甲心想,乙沒有調察就推辭不辦,明明是認定有這回事,所以乙不肯,甲就不再追問,也不明說,但從此不再和妻子說話。他妻子沒有辦法表白自己,竟然憂鬱而死。
甲的妻子死後,鬼魂附在乙的身上,說:「沒有比夫妻更親密的,夫妻之間的事,卻秘密地求你調察,可見信任你到了什麼程度。假使你儘量洗刷我的冤枉,甲的疑心一定消除;就是表面上答應調察,然後再告訴他沒有證據,甲的疑心也一定會消除。你卻顧慮如果調察出實情,不說就辜負了甲,說了你就要遭受埋怨。於是置身事外,小心翼翼地保全自己,致使我怨恨死去,這是殺人不用刀子呀!今天我在閻王那裏控告了你,你去對質吧!」乙竟發了幾天瘋死去。甲也說:「人之所以要朋友,是為了有急難的時候互相幫助。這件事可以騙我;怎能騙別人?關係疏遠的人或者可以騙,怎能夠騙你?我把心腹之事託付給你,沒有就該說沒有,直言責備不能因為流言蜚語,損害夫妻感情;如果有就該暗中告訴我,使我好想辦法,不因臭名聲連累子孫。你卻把我看成過路的人,用推委加深我的疑慮。我又何必重視這樣的朋友呢?」於是也和乙絕交了。乙死了也不去弔唁。
乙難道真想殺人嗎?只是過於精通世故,趨利避害的心機過於巧妙罷了。可是害怕小的怨恨,招致大的怨恨;害怕一個人的怨恨,招致兩個人的怨恨,結果害死了人,自己的命也賠上了。他的巧妙又在哪裡呢?所以說,不是絕頂的聰明人,就不會做出絕頂的糊塗事。
【原文】
李應絃言,甲與乙鄰居世好,幼同嬉戲,長同硯席,相契如兄弟。兩家男女時往來,雖隔牆,猶一宅也。或為甲婦造謗,謂私其表弟。甲偵無跡,然疑不釋,密以情告乙,祈代偵之。乙故謹密畏事,謝不能。甲私念不偵而謝不能,是知其事而不肯偵也,遂不再問,亦不明言;然由是不答其婦。婦無以自明,竟鬱鬱死。死而附魂於乙,曰:「莫親於夫婦,夫婦之事,乃密祈汝偵,此其信汝何如也。使汝力白我冤,甲疑必釋;或陽許偵而徐告以無據,甲疑亦必釋。汝乃慮脫偵得實,不告則負甲,告則汝將任怨也。遂置身事外,恝然自全,致我齎恨於泉壤,是殺人而不操兵也。今日訴汝於冥王,汝其往質。」竟顛癇數日死。甲亦曰:「所以需朋友,為其緩急相資也。此事可欺我,豈能欺人?人疏者或可欺,豈能欺汝?我以心腹托汝,無則當言無,直詞責我勿以浮言間夫婦;有則宜密告我,使善為計,勿以穢聲累子孫。乃視若路人,以推諉啟疑竇,何貴有此朋友哉!」遂亦與絕。死竟不弔焉。乙豈真欲殺人哉?世故太深,則趨避太巧耳。然畏小怨,致大怨;畏一人之怨,致兩人之怨。卒殺人而以身償,其巧安在乎?故曰:「非極聰明人,不能作極懵懂事。」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三 槐西雜志三》,紀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