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隨僕役

州縣官雇傭的長隨僕役,都沒有固定的姓名籍貫。大概是預防弄奸貪贓敗露後,使人找不到蹤跡。姚安公曾見到房師石窗陳先生的一名長隨,自稱是山東人,名叫朱文;後來,又在高淳縣令梁潤堂家見到他,可他卻又自稱是河南人,名叫李定,梁先生非常信任他。啟程赴任時,這個長隨忽然得了怪病,於是他便托姚安公說情,暫留家中,約定病好以後繼續前往。這個長隨的病,發自兩腳腳趾,一寸一寸地沿著身體向上潰爛,直到胸膈間穿孔流膿而死。死後,翻檢他的箱囊,發現一個小冊子,上面寫滿繩頭小字,記錄了他跟隨過的十七位官員。每個官員的名下,都分條記錄著各自的隱秘事,詳細注明了時間和地點,哪些人參與,哪些人旁觀,以及往來書信,審判文書,無不一一抄錄。他的同行中有知底細的人說:「這個人已經挾制過好幾個官員了。他的妻子就是某位官員的侍女,他們私奔竊逃出來。臨逃之前在書案上留下一封信,那位官員竟也沒敢追。現在他死於這種怪病,難道還不是上天的報應嗎?」

霍易書先生說:「這類人投奔官員門下,原本就是為了營私舞弊才來的。使用他們好比養鷹,絕不能要求他們不吃肉,而去吃榖米,這只在主人是否善於駕馭罷了。如果喜歡他們機靈,當作耳目心腹使用,沒有不如同倒拿干戈,將把柄授給別人的。這個長隨值不得我們去責備,我所責備的是那十七位官員。」姚安公說:「這話還沒有抓住重點,假設十七位官員全都大公無私,誰也沒有見不得人的陰私事可以記錄,即使這個長隨天天都準備著紙筆,又能怎麼樣呢?」

【原文】

州縣官長隨,姓名籍貫皆無一定,蓋預防奸贓敗露,使無可蹤跡追捕也。姚安公嘗見房師石窗陳公一長隨,自稱山東朱文;後再見於高淳令梁公潤堂家,則自稱河南李定。梁公頗倚任之。臨啟程時,此人忽得異疾,乃托姚安公暫留於家,約痊時續往。其疾自兩足趾,寸寸潰腐,以漸而上,至胸膈穿漏而死。死後檢其囊,篋有小冊,作蠅頭字,記所閱凡十七官,每官皆疏其陰事。詳載某時某地某人與聞,某人旁睹,以及往來書劄,讞斷案牘,無一不備錄。其同類有知之者曰:「是嘗挾制數官矣。其妻亦某官之侍婢,盜之竊逃,留一函於幾上,官竟不敢追也。今得是疾,豈非天道哉?」霍文易曰:「此輩依人門戶,本為舞弊而來。譬彼養鷹,斷不能責以食穀,在主人善駕馭耳。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此人不足責,吾責彼十七官也。」姚安公曰:「此言猶未揣其本。使十七官者,絕無陰事之可書,雖此人日日橐筆,亦何能為哉?」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罷官縣令

莆田的林生霈說:福建有一個縣令,罷官以後,住在客舍裏。夜裏有一群強盜破門而入。一個老婦吃驚呼叫,被刀砍中腦袋撲倒地上,僮僕沒有敢出來的。巷子裏有巡邏的人,一向不滿意縣令的所作所為,也袖手旁觀。強盜於是肆意地搜索劫掠。他的幼子年紀十四、五歲,用錦被蒙了頭躺著,強盜扯取被子,見他美麗如同女子,便想行非禮之事。中刀的老婦突然躍起,奪取強盜的刀,逕自背著這個孩子奪門而出,追趕的人都被她所傷,於是,強盜只捆紮裝載所搶劫的離去。

縣令感到非常奇怪,老婦已經六十歲,向來沒有聽說她有搏鬥的技能,為什麼如此勇猛?急忙前往尋找看望,老婦卻挺身站立,大聲說道:「我是某都某甲,曾經蒙受您的再生之恩。死後在土神祠當差,聽說您被搶劫,特地來看看。做官所得的錢財,是您用刑罰逼索得來的,陰司判決裝入強盜的口袋,我不敢救助。至於侵犯到了公子,則強盜的罪應當誅殺,所以附在這個老婦身上同他們戰鬥,您努力行善吧,我離去了。」於是昏昏然就像酒醉睡著了。救醒過來問她,糊糊塗塗並不記得。原來,這個縣令以往在碰到窮人和窮人訴訟,剖析處斷也相當明白公正,所以今日得到了善報。

【原文】

莆田林生霈言,閩中一縣令,罷官居館舍。夜有盜破扉而入,一媼驚呼,刃中腦仆地。僮僕莫能出,有邏者素弗善所為,亦坐視,盜遂肆意搜掠。其幼子年十四五,以錦衾蒙首臥,盜掣取衾,見姣麗如好女,嘻笑撫摩,似欲為無禮。中刃媼突然躍起,奪取盜刀,逕負是子奪門去,追者皆被傷,乃僅捆載所劫去。縣令怪媼已六旬,素不聞其能技擊,何勇鷙乃爾。急往尋視,則媼挺立大言曰:「我某都某甲也,曾蒙公再生恩,歿後執役土神祠,聞公被劫,特來視。宦貲是公刑求所得,冥官判飽盜橐,我不敢救。至侵及公子,則盜罪當誅,故附此媼與之戰。公努力為善,我去矣!」遂昏昏如醉臥,救蘇問之,懵然不憶。蓋此令遇貧人與貧人訟,剖斷亦甚公明,故卒食其報雲。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索命於二萬里外,其可畏也哉!

被遣送到烏魯木齊的犯人劉剛驍健無比,他耐不得耕作的勞苦,伺機潛逃。逃到根克忒,就快要越過國境了。夜裏遇到一老叟說:「你是剛逃出來的嗎?前面有卡倫(卡倫,是戍守瞭望的地方)瞭望哨所,恐怕逃不過去。不如暫時藏匿在我屋裏,等黎明時耕種的人都出來,便可混雜其中而逃脫。」

劉剛聽從了他的建議。等到天剛亮,他覺得恍如夢醒,自己坐在老樹空心的樹幹裏。再看老叟,也不是昨天的樣子;他細看,卻是他從前殺死,並棄屍深澗的那個人。劉剛驚愕欲起身,巡邏士兵已趕到,他只好俯首就擒。按軍屯法規定,犯人私逃,二十天之內自首者還可免於一死。劉剛就被擒在第二十天的拂曉,正介於兩者中間,屯田官想遷就通融讓他活命。劉敍述了適才所見所聞,自知難逃一死,情願早日伏法。於是被送至轅門行刑。他在七、八年前殺了人,好久沒被發覺。而死者遊魂作祟,終於在二萬里外索其性命,真是可怕啊!

【原文】

烏魯木齊遣犯劉剛,驍健絕倫,不耐耕作,伺隙潛逃。至根克忒,將出境矣。夜遇一叟,曰:「汝逋亡者耶?前有卡倫(卡倫,戍守瞭望者,克之地也。),恐不得過,不如暫匿我室中,候黎明耕者畢出,可雜其中以脫也。」剛從之。比稍辨色,覺恍如夢醒,身坐老樹腹中,再視叟,亦非昨貌,諦審之,乃夙所手刃棄屍深澗者也。錯愕欲起,邏騎已至,乃弭首就擒。軍屯法遣犯私逃,二十日內自歸者,尚可貸死,剛就擒在二十日將曙,介在兩歧,屯官欲遷就活之,剛自述所見,知必不免,願早伏法,乃送轅行刑。殺人於七八年前,久無覺者,而遊魂為厲,終索命於二萬里外,其可畏也哉!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狐哀女奴

陳竹吟曾經在一個富家教讀。有一個小奴婢聽到她的母親在路上行乞,饑餓得差不多要倒斃,便暗地裏偷了三千錢給她,後被同伴們所揭發,被鞭打得很苦。富家的一間樓房,已有狐借住了幾十年,從來沒有為禍作祟。這一天,奴婢受鞭打時,忽然樓上哭聲嘈雜。陳感到奇怪,因而抬頭詢問,只聽上面齊聲答應說:「我輩雖然異於人類,但也具有人心。哀痛這個女孩年紀還不到十歲,而為了母親受鞭打,不覺失聲哭泣,並不是故意前來打擾。」主人聽完,把鞭子丟在地上,一連有好幾天都面無人色。

【原文】

陳竹吟嘗館一富室。有小女奴,聞其母行乞於道,餓垂斃,陰盜錢三千與之,為儕輩所發,鞭箠甚苦。富室一樓有狐,借居數十年,未嘗為祟。是日女奴受鞭時,忽樓上哭聲鼎沸。怪而仰問,聞聲應曰:「吾輩雖異類,亦具人心。悲此女年未十幾,而為母受箠,不覺失聲,非敢相擾也。」主人投鞭於地,面無人色者數日。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中之夢

錢塘人陳乾緯說:以往他與幾位朋友到西湖深處泛舟,秋雨初晴,登上寺樓向遠方眺望。一位朋友詩興大發,偶爾吟誦出 :「舉世盡從忙裏老,誰人肯向死前休?」這一詩句,引得眾人相與慨歎。

這時,有一寺僧走近並微笑著說:「據我的所聞所見,人死後仍還是不肯甘休的了。幾年前,一個秋月明亮的夜晚,我坐在這座樓上,聽見橋旁有辱駡爭吵聲,吵了很長時間,越吵越急。此地沒人居住,我心知是鬼在爭吵。便仔細聽他們吵些什麼,由於吵得很激烈,分辨不太清楚,只是聽出似乎是在爭奪墳墓地界一類。忽然另有一人勸告說:『二君不要吵,能否聽老僧說一句話?人在世間,忙亂紛擾,那是由於不知道人生如夢而已。可現在二君的夢也已經醒了,苦心經營,千方百計,以求取富貴,富貴如今在哪裡呢?機巧之心萬種,用來酬恩報怨,恩怨如今又在哪裡呢?青山沒有改變,白骨已經乾枯,只剩了一個孤零零的魂魄。想那黃粱一夢所幻化出來的,還能夠醒悟;為什麼二君這親身閱歷的,反不懂萬事皆空呢?況且,真仙真佛以外,自古以來沒有不死的人;大聖大賢以外,自古以來也沒有不滅的鬼。連同這孤獨的一個魂靈,長久以後也不免於消失。為什麼在電光石火般的瞬間以內,卻又興起像蝸牛角上的蠻氏、觸氏兩國之間兵戎相見的爭鬥,豈不是在做著夢中之夢嗎?』

語罷,只聽嗚嗚的哭泣聲。接著,又聽到自稱老僧的人長歎一聲說:『喜怒哀樂還沒忘記,必然也就不能把得失看得毫無差別。這樣掛念著塵世利害,老僧也不能令二君解脫了』。以後,再沒聽見說話聲,可能他們的糾葛還沒結束吧!」陳乾緯說:「這是大師的生花之舌,所編出的妙理。然而,在內心用此觀察人世種種情況變化,實際上也頗合情理」。

【原文】

錢塘陳乾緯言,昔與數友泛舟至西湖深處,秋雨初晴,登寺樓遠眺。一友偶吟「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休」句,相與慨歎。寺僧微哂曰:「據所聞見,蓋死尚不休也。數年前,秋月澄明,坐此樓上,聞橋畔有詬爭聲,良久愈厲。此地無人居,心知為鬼,諦聽其語,急遽攙奪,不甚可辯,似是爭墓田地界。俄聞一人呼曰:『二君勿喧,聞老僧一言可乎?夫人在世途,膠膠擾擾,緣不知此生如夢耳。今二君夢已醒矣。經營百計以求富貴,富貴今安在乎?機械萬端以酬恩怨,恩怨今又安在乎?青山未改,白骨未枯,孑然惟剩一魂。彼幻化黃梁尚能省悟,何身親閱歷,反不知萬事皆空?且真仙真佛以外,自古無不死之人;大聖大賢以外,自古亦無不消之鬼。並此孑然一魂,久亦不免於澌滅,顧乃於電光石火之內,更興蠻觸之干戈,不夢中夢乎?』語訖,聞嗚嗚飲泣聲。又聞浩歎聲,曰:『哀樂未忘,宜乎其未齊得喪。如是罣礙,老僧亦不能解脫矣。』遂不復再語。疑其難未已也」。乾緯曰:「此是僧粲化之舌耳,然默驗人情,實亦為理之所有」。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狐說因果

外祖父張公雪峰家的僮僕王玉,善於射獵。曾經從新河帶著鹽租返回,碰到三個強盜,連發三箭,把他們一個個射倒,在各人臉上唾了唾沫,放他們走了。有一天,他帶著弓箭夜裏行走,看見一隻黑狐像人一樣站立向月而拜,就一箭射去,黑狐應著弦聲中了箭。回來以後,他竟寒熱大作。這天晚上,有哭泣的聲音繞著房屋說:「我自己拜月修煉形體,對你有什麼妨害?無緣無故地被殺害,所以我一定要對你進行報復。可恨你還沒有衰敗,當向司命之神申訴了。」

幾天以後,窗格上發出鏗鏗的聲音,他驚異地察看詢問,聽得窗外說話道:「王玉,我告訴你,我昨天到陰間去告你,冥官檢查簿冊,才知道你過去一生中含冤告狀申辯,我做執掌刑法的官,暗中庇護私黨,使你理由正當,卻得不到伸雪,抑鬱憤恨,自殺而死。我墮落此身成為狐,這一箭正用來報償,因果分明,我不怨你。只是當日違心冤枉地拷問你,還欠你鞭打一百多下。你肯發願免予償還,那麼,陰司就可以在簿冊上註銷,來生拜受你的恩賜多多了。」說完,好像聽到叩頭的聲音。王喝叱說:「今生的債還不清楚,誰能夠討前生的債呢?妖鬼快去,不要打擾我的睡眠。」於是寂然無聲。世上看見作惡的沒有報應,動不動就懷疑神理的沒有根據,哪裡知道,在冥冥之中有這樣的曲折哩!

【原文】

外祖雪峰張公家奴子王玉善射,嘗自新河攜鹽租返,遇三盜,三矢仆之,各唾面縱去。一日,攜弓矢夜行,見黑狐人立,向月拜,引滿一發,應弦飲羽。歸而寒熱大作,是夕繞屋有哭聲,曰:「我自拜月練形,何害於汝?汝無故見殺,必相報恨。汝未衰,當訴諸司命耳。」數日後,窗櫺上鏗然有聲,愕眙驚問,聞窗外語曰:「王玉,我告汝,我昨訴汝於地府,冥官見籍,乃知汝過去生中負冤訟辯,我為刑官,陰庇私囊,使你理直不得申,抑鬱憤恚,自刺而死。我墮身為狐,此一矢所以報也。因果分明,我不怨你,惟當日違心枉拷,尚負汝笞掠百餘,汝肯發願免償,則陰曹銷籍,來生拜賜多矣。」語訖,似聞叩額聲。王叱曰:「今生債尚不了了,誰能索前生債耶?妖鬼速去,無擾我眠!」遂寂然。世見作惡無報,動疑神理之無據,烏知冥冥之中,有如是之委曲哉?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取滅亡

聽奴僕王廷佑的母親說:青縣有戶農家,在除夕的時候有一個賣通草花的人叩門大喊:「我站了很長時間,為什麼不給我花錢?」主人聽到後,就問家中人是否有人去買過花。全家人都說沒有。賣花人卻堅持說,有一個垂著髮髻的女子拿走了花。正在爭吵中,只聽到一個老婦人大喊:「真是大怪事,廁所中的破掃帚把上插有幾朵花。」等拿來一檢驗,果然是從賣花人那裏拿來的花。於是主人命人把掃帚燒掉,只聽到這掃帚發出呦呦的聲音,同時還冒出縷縷血跡。這也奇怪,既然這鬼怪能變化形態,就應潛養靈氣,為什麼要無事生非,讓人發覺消滅它呢?這不是自取滅亡嗎?唉!天下那些未有所成,而先行妄自炫耀;剛有所得而不能自己收斂隱藏的,大概就像這把破掃帚吧!

【原文】

奴子王廷佑之母言,青縣一民家,歲除日,有賣通草花者叩門呼曰:「佇立久矣,何花錢尚不送出耶?」詰問家中,實無人買花。而賣者堅執一垂髻女子持入。乃正紛擾間,聞一老媼急呼曰:「真大怪事,廁中敝帚柄上插花數朵也!」驗取,果適所持入,乃銼而焚之,呦呦有聲,血出如縷。此魅既解化形,即應潛養靈氣,何乃作此變異,使人知而殲除,豈非自取其敗耶?天下未有所成,先自炫耀;甫有所得,不自韜晦者,類此帚也夫。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塾師勸狐

劉香畹說:滄州近海的地方有一牧童,十四、五歲。雖然是農家孩子,卻長得非常白淨。一天,在河邊午睡醒來,感覺背上好像壓著一個東西,然而看去卻無形,摸也摸不到,問又不回答。他害怕回家,把此事告訴了父母,父母也不知是怎麼回事。數日之後牧童漸漸感到好像夢魘,終於被怪物玷污了。從此後,怪物不時地淫戲狎昵牧童,但仍然無形無影無聲。怪物有時給牧童錢物,但不多。鄰居一私塾先生告訴牧童的父親說:「這恐怕是狐仙,應當在家藏只獵犬,等聽到狐仙聲音時,破門而入抓住狐仙。」父親按他所教的去做,狐仙則吼著破窗而出,在屋上跳著罵牧童負心。

私塾先生對狐仙說:「你能幻化通靈,一定懂得世事。男女間相互愛慕,是以情互相感動。然而早上發誓生同寢,死同穴,晚上卻到了別人那裏,這種人不知道有多少。至於孌童,本不是女子之身,與人同床共枕,也不過是出賣色相。當他撲粉熏香,含著嬌羞,眉目送情,得到萬端錦繡作賞賜,玩弄者用千金來買笑,莫不像小家碧玉那樣多情,投靠他人懷抱;當有錢人財盡,顯貴者權力喪失,便會揮動手臂,永遠離開,或者調轉槍頭反咬一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自古都這樣。蕭韶的對待庾信、慕容沖的對待符堅的事已載入史冊,這都是非常明顯的。庾信、符堅所施恩惠那麼大,尚且得到如此回報。而你們的交情如摶泥沙做飯那麼容易,況且你所贈與的,還不及五陵豪貴的萬分之一,卻想讓這牧童的心堅如金石,你不是太糊塗了麼?」說完,屋上就寂靜無聲了。

好久,忽聽狐仙頓足說:「先生別再講了,我現在才知道我太癡心了。」狐仙長歎幾聲就離去不見了。

【原文】

劉香畹言,滄州近海虞有牧童,年十四五,雖農家子,頗白皙。一日,陂畔午睡,醒,覺背上似負一物。然視之無形,捫之無質,問之亦無聲,怖而返,以告父母。無如之何。數日後漸似擁抱,漸似撫摩,既而漸似夢魘,遂為所汙。自是媟狎無時,而無形無質無聲,則仍如故。時或得錢物果餌,亦不甚多。鄰塾師語其父曰:「此恐是狐,宜藏獵犬,俟聞媚聲時,排闥嗾攫之。」父如所教,狐鐍然破窗出,在屋上跳擲,罵童負心。塾師呼與語曰:「君幻化通靈,定知世事。夫男女相悅,感以情也。然朝盟同穴,夕過別船者,尚不知其幾;至若孌童,本非女質,抱衾薦枕,不過以色為市耳。當其傅粉熏香,含嬌流盼,纏頭萬錦,買笑千金,非不似碧玉多情,回身就抱;迨富者貲盡,貴者權移,或掉臂長辭,或倒戈反噬,翻雲覆雨,自古皆然。蕭韶之於庾信,慕容沖之於符堅,載在史冊,其尤著者也。其所施者如彼,其所報者尚如此。然則與此輩論交,如摶沙作飯矣。況君所贈,曾不及五陵豪貴之萬一,而欲此童心堅金石,不亦傎乎?」語訖寂然,良久忽聞頓足曰:「先生休矣。吾今乃始知吾癡!」浩歎數聲而去。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繩還繩報

慶雲、鹽山之間,有個人在夜間經過墳墓,被群狐攔住去路,剝光衣服,反捆起來,倒懸在樹梢上。天亮以後,人們才發現,於是搬來梯子,將他解救下來。人們發現他背上書寫著「繩還繩」三個大字,沒人知道其中之意。過了許久,這人才悟出自己二十年前曾捕捉一狐,當時也是倒懸起來,所以才有今日的報復。

胡厚庵先生在模仿李西涯新樂府的詩中,有一篇名叫《繩還繩》:「斜柯三丈不可登,誰躡其杪如猱升?諦而視之兒倒繃,背題字曰繩還繩。問何以故心懵騰,恍然忽省蹶然興,束縛阿紫當年曾。舊事過眼如風燈,誰期狹路遭其朋。籲嗟乎!人妖異路炭與冰,爾胡肆暴先侵陵?使銜怨毒伺隙乘。籲嗟乎!無為禍首茲可懲。」說的就是這事。

【原文】

慶雲鹽山間,有夜過墟墓者,為群狐所遮,裸體反接,倒懸樹杪,天曉人始見之,掇梯解下,視背上大書三字曰:「繩還繩」。莫喻其意。久乃悟二十年前,曾捕一狐倒懸之,今修怨也。胡厚庵先生,仿《西涯新樂府》中,有繩還繩一篇曰:「斜柯三丈不可登,誰躡其杪如猱升。諦而視之兒倒繃,背題三字繩還繩。問何以故心懵騰,恍然忽省蹶然興。束縛阿紫當年曾,舊事過眼如風燈。誰期狹路遭其朋,籲嗟乎,人妖異路炭與冰,爾胡肆暴先侵陵?使銜怨毒伺隙乘,籲嗟乎,無為禍首茲可懲。」即此事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幻中生幻

聽王菊莊說:有位書生夜裏泊船在鄱陽湖,他在月下散步納涼,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家酒店前,碰到許多人,他們各自說出了自己的姓名,一經介紹之後,才知道彼此都是同鄉,於是,他們買酒一起小飲,談笑融洽,彼此都講起鬼來,他們各自搜羅奇聞怪事,多數都在意料之外。

一個人說:「這些怪異之事固然都新奇,然而其中沒有比我所見的奇異。從前,我在京師的豐台一家花匠家住,不料碰到一位讀書人,彼此閒談起來。我說:『這裏養花很好,只是墳墓間有鬼,太令人恐怖了。』讀書人說:鬼也有雅俗之分,不可一概否定。我從前游西山時,碰到一個人正在談論詩文,見解精闢。他吟誦自己的詩,如 :『深山遲見日,古寺早生秋。』『鐘聲散墟落,燈火見人家。』『猿聲臨水斷,人語入煙深。』,以及『林梢明遠水,樓角掛斜陽。』『苔痕侵病榻,雨氣入昏燈。』『鵂鶹歲久能人語,魍魎山深每晝行。』『空江照影芙蓉淚,廢苑尋春蛺蝶魂。』等詩句,都很有情致。我正想問他住在哪裡,忽然聽到馱鈴琅琅作響,這人忽然就不見了。說:這鬼還可憎嗎?我就喜歡這位讀書人的灑脫,想留他共飲,那人站了起來說:『能不令您憎惡已是大幸了,怎麼敢麻煩您下廚呢?』說著一笑就不見了。我才知道那個說鬼的人原來也是鬼。」

書生聽了後開玩笑說:「這些奇異的事前所未聞,然而,正如陽羨的鵝籠,幻中生幻,能輾轉相生,怎麼知道這個說鬼的人,不又就是鬼呢?」一聽到這裏,大家都變了臉色。這時候,起了一陣風,燈光也突然變得昏暗,那些人化作薄霧輕煙,一下子就不見了。

【原文】

王菊莊言,有書生夜泊鄱陽湖,步月納涼,至一酒肆,遇數人各道姓名,雲皆鄉裏,因沽酒小飲。笑言既洽,相與說鬼,搜異抽新,多出意表。一人曰:「是固皆奇,然莫奇於我所見矣。曩在京師避囂,寓豐臺花匠家,邂逅一士共談。吾言此地花事殊勝,惟墟墓間多鬼可憎。士曰:『鬼亦有雅俗,未可概棄。吾曩遊西山,遇一人論詩,殊多精詣。自誦所作,有曰深山遲見日,古寺早生秋;又曰鐘聲散墟落,燈火見人家;又曰猿聲臨水斷,人語入煙深;又曰林梢明遠水,樓角掛斜陽;又曰苔痕寢病榻,雨氣入昏燈;又曰鵂盋歲久能人語,魍魎山深每晝行;又曰空江照影芙蓉淚,廢苑尋春蛺蝶魂。皆楚楚有致。方擬問其居停,忽有鈴馱琅琅,欻然滅跡。此鬼寧復可憎耶?』吾愛其脫灑,欲留共飲,其人振衣起曰:『得免君憎,已為大幸,寧敢再入郇廚?』一笑而隱。方知說鬼者即鬼也。」書生因戲曰:「此等奇絕,古所未聞。然陽羨鵝籠,幻中出幻,乃轉輾相生,安知說此鬼者,不又即鬼耶?」數人一時變色,微風颯起,燈光黯然,並化為薄霧輕煙,濛濛四散。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七 如是我聞一》,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