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五、閱微筆記 (4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理所宜有

海陽李玉典前輩說:有兩個書生在佛寺讀書,夜間二人搞同性戀時。牆壁上忽然現出一面大圓鏡,直徑一丈多長,光明猶如白天一般,二生的毫毛頭髮都清清楚楚地映在鏡中。這時他們聽到屋簷上有聲音說:「佛法廣大,本不責怪你們。但你們自己朝鏡中看看,成什麼樣子?」

我(紀曉嵐)認為這種暗地私下幽會的勾當,必定無其他人在場,是誰看見的呢?二生絕對沒有主動向人宣揚的道理,又是從哪裡聽到這件事情的呢?然而,這件事應是情理中該有的,也不一定要視為子虛烏有。

【原文】

海陽李玉典前輩言:有兩生讀書佛寺,夜方媟狎,急壁上現大圓鏡,徑丈余,光明如晝,毫髮畢睹。聞簷際語曰:「佛法廣大,固不汝嗔。但汝自視鏡中,是何形狀?」餘謂幽期密約,必無人在旁,是誰見之?兩生斷無自言理,又何以聞之?然其事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虛烏有視之。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器異聞

明器,是古代喪葬用禮器,如後世造紙車紙馬。孟雲卿寫的《古挽歌》中說:「死者在地下還需要什麼?但求能夠盡我最大的心意。」大概是說姑且用來緩解悲痛罷了。然而,我的長子汝佶病危時,他的女兒給他燒了一匹紙馬。汝佶斷了氣卻又甦醒過來說:「我的魂魄出了門口,茫茫然地不知曉要往哪兒去。遇見老僕人王連升牽著一匹馬過來,送我走。遺憾的是馬跛足,顛簸得很不舒服。」燒紙馬的僕從哭泣著討饒:「這是我的過錯,點火的時候,一不小心,折了一條馬腿。」

還有,我的六堂舅母常氏在彌留之際,喃喃自語道:「剛才去看了新房子真的不錯,只是東邊的牆壁損壞了,可怎麼辦呢?」守在一旁的人去查視她的棺材,果然左側壞了,有一個小洞。木匠和監工的,都未曾發現這個洞。

【原文】

明器,古之葬禮也,後世複造紙車紙馬。孟雲卿《古挽歌》曰:「冥冥何所須?盡我生人意。」蓋姑以緩慟雲耳。

然長兒汝佶病革時,其奴為焚一紙馬,汝佶絕而復蘇,曰:「吾魂出門,茫茫然不知所向。遇老仆王連升牽一馬來,送我歸。恨其足跛,頗顛簸不適。」焚馬之奴泫然曰:「是奴罪也。舉火時實誤折其足。」

又六從舅母常氏彌留時,喃喃自語曰:「適往看新宅頗佳,但東壁損壞,無奈何?」侍疾者往視其棺,果左側穿一小孔,匠與督工者尚均未覺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孝婦為神

褚寺的農家,有一個媳婦和她的婆婆在一塊兒睡覺,到夜晚,因下雨使牆壁眼看著將要倒塌了,泥土稀稀拉拉地往下掉。媳婦聽見聲音急忙起來,用背頂著牆,而使勁喊叫她的婆婆醒過來。她的婆婆躬著身子掉到了炕下,媳婦卻被牆壁壓死,屍體正巧倒在婆婆躺臥的地方。這真是一個孝婦,可是,由於她出身低賤而沒有人報告給官府,時間一長,就連她的姓名也忘記了。

相傳在她死了之後,她的婆婆哭得非常傷心。有一天,鄰居告訴她的婆婆說:「深夜裏,做夢見到你的媳婦戴冠披帔而來,說道:『請轉告我的婆婆,不要再為我哭泣不停。我因為代替我的婆婆死去的原故,如今,已經被封為神靈了。』」鄉中的父老們也都傳言:「我們在深夜裏也做了這樣的夢。」有的人便質疑:「這個媳婦如果真的成了神靈,她為什麼不托夢給她的婆婆呢?可見,這是鄉親們為了安慰老人家不要再痛心,就編造出這麼一段故事來。」

我認為,忠孝節義的人,死去後必定會封為神靈。天道光明公正,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證實這一點。因此,只能相信真的有這種事情。即使是由一個人編造出來的,大家卻眾聲附和,也沒有什麼不可以。《書 ·泰誓》中說:「天所見就是民所見,天所聽就是民所聽。」人們都從心裏認為這個媳婦是神靈,那麼上天也必定認為她是神靈。這樣,又有什麼必要去懷疑這個傳言是不是真實的呢?

【原文】

褚寺農家有婦姑同寢者,夜雨牆圮,泥土簌簌下。婦聞聲急起,以背負牆,而疾呼姑醒。姑匍匐墮炕下,婦竟壓焉,其屍正當姑臥處。是真孝婦,以微賤無人聞於官,久而並佚其姓氏矣。相傳婦死之後,姑哭之慟。

一日,鄰人告其姑曰:「夜夢汝婦冠帔來曰:『傳語我姑,無哭我。我以代死之故,今已為神矣。』」鄉之父老皆曰:「吾夜所夢亦如是。」或曰:「婦果為神,何不示夢于其姑?此鄉鄰欲緩其慟,造是言也。」余謂忠孝節義,歿必為神。天道昭昭,曆有證驗。此事可以信其有。即日一人造言,眾人附合,「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人心以為神,天亦必以為神矣,何必又疑其妄焉。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護乃惡

滄州樊氏舉行扶乩降神時,河工某位官員也來祈禱求神。降臨的神是關帝,忽然乩架寫出大字說:「某某官員到前面來!你寫出文字作懺悔,言語多是回護自己,對神尚且這樣,對人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誤傷人只不過是一種過錯,可你這一回護則構成了罪惡。天道原諒過錯而誅殺罪惡,難道肯聽你進行巧辯嗎?」這位河工官員伏在地上不敢動,嚇出了一身冷汗。從此以後,悶悶不樂,似乎丟了魂,幾個月以後就病死了。人們自始至終也不知道他懺悔的是什麼事情。

【原文】

滄州樊氏扶乩,河工某官在焉。降乩者關帝也,忽大書曰:「某來前!汝具文懺悔,語多回護。對神尚爾,對人可知。夫誤傷人者,過也,回護則惡矣。天道宥過而殛惡,其聽汝巧辯乎?」其人伏地惕息,揮汗如雨。自是怏怏如有失,數日病卒。竟不知所懺悔者何事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曲神語

算命先生虞春潭,給人家算命,大部分都很靈驗。有一次他去襄陽、漢陽一帶遊歷,與一位讀書人同乘一艘船,兩人閒聊非常融洽投機。時間一長,發現這個讀書人不睡不吃,便懷疑他是仙鬼之類。深夜裏偷偷地問他,讀書人回答道:「我既不是神仙也不是鬼怪,而是天上的文曲星。由於有事要到南嶽去,因為和你有一段緣份,所以能夠聚在一起盤桓幾天。」虞春潭問他:「我對於算命,自認為造詣很深,但是推測某某人應當大貴卻不靈驗。你主宰功名、祿位,理該知道原因。」讀書人說:「這個人的命運本來應當大貴,無奈他太熱衷於做官,以致於被減去了十分之七。」

虞春潭說:「熱衷於做官,也是人之常情。為什麼地府要懲罰他這麼厲害呢?」讀書人答:「熱衷於做官,那些強悍的人肯定會借助權力作威作福,作威作福的人肯定陰險狠毒而且剛愎自用;軟弱的人必然要保護自己的官位,這樣的人必然要狡詐多變而且深藏不露。況且,持權作惡,拼命地保住官位,是一定要爭寵鬥勝,進而,相互之間傾軋、排擠。到了這個地步,則不論人賢或者不賢,只論你與我是不是一夥的。不管事情該不該辦理,只管你對我有沒有好處,它的弊端真的要講也就講不完了。這種罪惡比起貪婪殘酷更加嚴重,因此那人還需要減短壽命,又何止於減少福祿呢!」虞春潭暗暗地牢記住了讀書人的話語,過了兩年多,某某人果然死去。

【原文】

星士虞春潭,為人推算,多奇中。偶薄遊襄漢,與士人同舟,論頗款洽。久而怪其不眠不食,疑為仙鬼。夜中密詰之。士人曰:「我非仙非鬼,文昌司祿之神也,有事詣南嶽。與君有緣,故得數日周旋耳。」虞因問之曰:「吾於命理,自謂頗深。嘗推某當大貴,而竟無驗。君司祿籍,當知其由。」士人曰:「是命本貴,以熱中,削減十之七矣。」虞曰:「仕官熱中,是亦常情,何冥滴若是之重?」士人曰:「仕官熱中,其強悍者必怙權,怙權者必狠而愎;其孱弱者必固位,固位者必險而深。且怙權固位,是必躁竟,躁竟相軋,是必排擠。至於排擠,則不問人之賢否,而問党之異同;不計事之可否,而計己之勝負。流弊不可勝言矣。是其惡在貪酷上,壽且削減,何止於祿乎!」虞陽記其語。越兩歲餘,某果卒。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冥話輪回

說鬼不能輪回轉生,那麼從古到今,鬼天天增加,大地就要容納不下了。說鬼能輪回轉生,那麼這個死了,那個生了,轉瞬變換形貌而去,世上就不該有鬼了。連做買賣的和種地的農婦,也往往轉生,好像沒有不輪回轉生的;而在荒野老墳裏,時常見到鬼,又好像有不輪回轉生的。

表兄安天石曾臥病在床,魂靈到了地府,就這事問管籍冊的官吏。官吏說:「有輪回的,有不輪回的。輪回的有三類:有福的要受報應,有罪的要受報應,有恩有怨的也要受報應。不輪回的也有三類:聖賢和仙佛,則不在輪回之數;墮入無間地獄中的,不能輪回;無罪無福的人,則任它在墓墳間閒逛,餘氣未盡就存在著,餘氣漸漸消了就會滅掉,好像露珠水泡,忽有忽無,好像閑花野草,自榮自枯,這樣的鬼沒什麼可輪回的。有的無所憑依的鬼魂,附在人身上孕育,稱為偷生。德行高尚的和尚、道士,借別人的形體轉世,稱為奪舍。這些都是偶然的變移,不在正常的輪回範圍之中。至於神靈下凡,輔佐聖明的朝代,妖魔鬼怪轉世,縱橫殺掠,則是由氣數決定的,不能以輪回來看待。」天石本來不信輪回,病癒之後,時常舉出這件事對別人說:「據這個鬼官說的來看,確實有道理。」

【原文】

謂鬼無輪回,則自古至今,鬼日日增,將大地不能容。謂鬼有輪回,則此死彼生,旋即易形而去,又當世間無一鬼。販夫田婦,往往轉生,似無輪回者。荒阡廢塚,往往見鬼,又似有不輪回者。

表兄安天石,嘗臥疾,魂至冥府,以此問司籍之吏。吏曰:「有輪回,有不輪回。輪回者三途:有福受報,有罪受報,有恩有怨者受報。不輪回者亦三途:聖賢仙佛不入輪回,無間地獄不得輪回,無罪無福之人,聽其遊行於墟墓,餘氣未盡則存,餘氣漸消則滅。如露珠水泡,倏有倏無;如閑花野草,自榮自落。如是者無可輪回。或無依魂魄,附人感孕,謂之偷生。高行緇黃,轉世借形,謂之奪舍。是皆偶然變形,不在輪回常理之中。至於神靈下降,輔佐明時;魔怪群生,縱橫殺劫。是又氣數所成,不以輪回論矣。」天石固不信輪回者,病痊以後,嘗舉以告人曰:「據其所言,乃鑿然成理。」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狐戲學究

平原人董秋原說:海豐有座和尚廟,一向有很多狐狸,常常扔棄瓦塊石頭耍弄人。一個學究租借東廂的三間房屋教授他的學生,聽見有這種事情,就走到佛殿上去大聲呵斥狐狸,從此以後,安靜了幾個夜晚。學究自以為是,便洋洋得意。有一天,東鄰的老人到他這裏來聊天,兩個人拱手作揖的時候,學究的袖子裏面,忽然有一卷東西掉落在地上。他們拾起來一看,竟然是一張春宮圖。老人默默無語不再說什麼,第二天,學生們卻都不來了。

狐狸沒有侵犯人類,人類卻去冒犯狐狸,以致於反被狐狸算計。君子對於小人,應當謹慎地進行自我防備,無緣無故地去招惹他們,沒有不自討晦氣的。

【原文】

平原董秋原言:海豐有僧寺,素多狐,時時擲瓦石嬲人。一學究借東廂三楹授徒,聞有是事,自詣佛殿訶責之。數夕寂然,學究有德色。

一日,東翁過談,拱揖之頃,忽袖中一卷墮地。取視,乃秘視圖也。東翁默然去。次日,生徒不至矣。狐未犯人,人乃犯狐,竟反為狐所中。君子之于小人,謹備之而已;無故而觸其鋒,鮮不敗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寺鬼語

我提督福建學政時,師爺鍾忻湖說:他的朋友過去在某公的幕府裏,因為會同查勘住宿在古寺裏。月色朦朧中,看見某公的窗下有人影徘徊了很久,慢慢地上鐘樓而去。他心裏知道是鬼怪,但是素來頗有膽量,仍暗暗跟隨前往尋找。到了鐘樓前,樓門已關閉上鎖,聽見樓上好像有兩人在談話。其中一個就說:「您為什麼空著手回來?」另一個說:「這裏很少有官吏來,今天幸而有兩個官員一起住宿,將等待夜深人靜以後申訴我的冤情。剛才偷聽他們所說的話,不是揣摩迎合上司的方法,就是消弭遮掩的手段,這不足以辦理我的冤案,所以失望地回來了。」說完,好像有歎息的聲音。再聽,竟然沉寂了。第二天,暗中告訴主人,主人果然變了臉色搖搖手。告誡他不要多事,至今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冤情。

我說,這是你的朋友懷恨於他的主人,所以造出這番話,形容他的巧於趨吉避禍,被鬼所侮辱罷了。如果就這一件事情而論,鬼不是他親眼目睹,話沒有親耳聽到。恍惚遙遠,茫茫然沒有確實的證據!,即使是閻羅王、包龍圖,也沒有辦法著手處理,而竟求之於某公嗎?

【原文】

余督學閩中時,幕友鍾忻湖言:其友昔在某公幕,因會勘宿古寺中,月色朦朧,見某公窗下有人影,徘徊良久,冉冉下鐘樓去。心知為鬼魅,然素有膽,竟躡往尋之。至則樓門鎖閉,樓上似有二人語,其一曰:「君何以空返?」其一曰:「此地罕有官吏至,今幸兩官共宿,將俟人靜訟吾冤,頃竊聽所言,非揣摩迎合之方,即消弭彌縫之術,是不足以辦吾事,故廢然返。」語畢,似有太息聲。再聽之,竟寂然矣。

次日,陰告主人。果變色搖手,戒勿多事。迄不知其何冤也。余謂此君友有嗛于主人,故造斯言,形容其巧於趨避,為鬼揶揄耳。若就此一事而論,鬼非目睹,語未耳聞,恍惚杳冥,茫無實據,雖閻羅包老,亦無可措手,顧乃責之於某公乎?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背約遭誅

張福是杜林鎮人,以擔貨販賣為業。一天,同鄉裏富豪爭路,富豪指揮僕人把他推落到了石橋下面。當時河川正結冰,稜角就像鋒利的刀,他頭顱骨被摔得破裂,奄奄地僅存一絲呼吸。里長原本懷恨富豪,立刻報告了官府。官府垂涎富豪的錢財,官司辦得很急。張福暗中讓他的母親對富豪說:「您償了我的命,對我有什麼好處?如果能夠替我供養老母幼子,那麼趁我沒有斷氣,我到官府去說自己是失足掉到了橋下。」富豪答應了。張福略微通識一些文字,這時還能夠忍著疼痛自己書寫狀紙。張生前寫的供詞確鑿,官吏也無可奈何。但張福死了之後,富豪竟背棄約言。他的母親多次到官府控告,終於因為張生前寫的供詞有憑有據,所以始終不能伸雪。富豪後來乘醉夜行,也因為馬顛簸從橋上墜落而死。人們都說:「這是背棄張福的報應了。」

先父姚安公說:「審理案件是多麼困難啊!而人命案尤其難。有頂替兇犯的甘心替人去死,有行賄講和的甘心出賣所親近的人,這已經倉促間不容易詢問了。至於被殺的人親手寫的供狀,說不是這個人所殺,這即使是虞舜時司法官皋陶來辦案,也不能定他的罪。倘若不是背棄約言不兌現,以致遭到鬼的誅殺,那麼等同出錢而免罪了!訴訟的情狀變化萬端,有什麼怪事不會發生呢?主掌刑法的,難道僅僅依據常理就可輕率地判決嗎?」

【原文】

張福,杜林鎮人也,以負販為業。

一日,與裏豪爭路,豪揮仆推墮石橋下。時河冰方結,觚棱如鋒刃,顱骨破裂,僅奄奄存一息。裏胥故嗛豪,遽聞於官。官利其財,獄頗急。福陰遣母謂豪曰:「君償我命,與我何益?能為我養老母幼子,則乘我未絕,我到官言失足墮橋下。」豪諾之。福粗知字義,尚能忍痛自書狀。生供鑿鑿,官吏無如何也。

福死之後,豪竟負約。其母屢控於官,終以生供有據,不能直。豪後乘醉夜行,亦馬蹶墮橋死。皆曰:「是負福之報矣。」先姚安公曰:「甚哉,治獄之難也!而命案尤難:有頂凶者,甘為人代死;有賄和者,甘鬻其所親,斯已猝不易詰矣。至於被殺之人,手書供狀,雲非是人之所殺。此雖皋陶聽之,不能入其罪也。倘非負約不償,致遭鬼殛,則竟以財免矣。訟情萬變,何所不有,司刑者可據理率斷哉!」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犬毀婦容

我家鄉有位薑某,臨死時囑咐他的妻子不要再嫁給別人。她哭泣著答應了。後來有一個喜歡她的美貌姿色的人,出了大價錢買她當妾。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正要上車時,她家裏養的狗忽然像一個人似的立起來怒聲嚎叫,兩隻前爪抱著她的臉猛咬,鼻子被咬裂了,並且弄瞎了一隻眼睛。她的容貌既然被毀壞,買她的人便不再要她,後來更是沒有人願意來娶她。這是康熙五十三、四年間的事情,因此老人之中還有親眼看見過這件事的。人們都誇讚這條狗真的是講義氣,時刻不忘記主人的恩德;這條狗真的是夠聰明,能夠進攻要害處。

我認為,狗是絕對不可能想到這樣一招的,這是薑某的厲鬼附在它的身上才幹出來的。

【原文】

裏有薑某者,將死,囑其婦勿嫁。婦泣諾。後有豔婦之色者,以重價購為妾。方靚妝登車,所蓄犬忽人立怒號,兩爪抱持齧婦面,裂其鼻准,並盲其一目。婦容既毀,買者委之去。後亦更無覬覦者。此康熙甲午、乙未間事,故老尚有目睹者。皆曰:「義哉此犬,愛主人以德;智哉此犬,能攻病之本。」餘謂犬斷不能見及此,此其亡夫厲鬼所憑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鬼訟姑息

田白岩說:康熙年間,江南發生了征漕案,官吏有好幾人伏法,其中一人的鬼魂在幾年之後,降乩到他的朋友家。說正在地府裏告某公,朋友驚道:「某公是好官,況且他總督兩江漕運時,是在這個案子發生前的十多年,為什麼無緣無故地告他?」鬼魂又在壇上寫道:「這案子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剛剛有了苗頭時,革除一個官員;流放一兩個小吏,就可以把隱患消除了。但某公為了博取忠厚的名聲,眼看著膿腫而不治,終於潰爛,我們觸法被殺。我們害民害國,不能恨現在的執法者。追根溯源,不去告他還去告誰?」寫到這裏,乩也不動了,如今不知在九泉之下,是怎麼結的案。

《金人銘》說:「涓涓之流不塞住,終於成為江河;細小的樹苗不拔去,將來就得找斧子來砍。」古時聖人真是看得遠啊!這個鬼講的,不能說沒有道理。

【原文】

田白岩言:康熙中,江南有征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數人。數年後,有一人降乩于其友人家,自言方在冥司訟某公。友人駭曰:「某公循吏,且其總督兩江,在此案前十餘年,何以無故訟之?」乩又書曰:「此案非一日之故矣。方其初萌,褫一官,竄流一二吏,即可消患於未萌。某公博忠厚之名,養癰不治,久而潰裂,吾輩遂遘其難。吾輩病民蠱國,不能仇視現在之執法者也。追原禍本,不某公之訟而誰訟歟?」書訖,乩遂不動。迄不知九幽之下,定讞如何。《金人銘》曰:「涓涓不壅,將為江河;毫未不劄,將尋斧柯。」古聖人所見遠矣。此鬼所言,要不為無理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夙因言明

通政羅仰山在禮曹做官時,受到同僚的排擠傾軋,每一舉動都被掣肘,每一邁步都似走在荊棘叢中。他的性格一向迂腐呆板,毫不靈活,便漸漸積憤成疾。

一天,他悶悶不樂地坐著,忽然做夢來到一座山中。山中水流花開,風清日麗,風光宜人。羅仰山頓時覺得神思開朗,鬱悶全消。他沿溪散步,見到一所茅舍。有位老翁請他入坐,二人談得很投機。老翁問他,怎麼像是生病的樣子,他向老翁詳細陳述了自己的苦境。老翁長歎說:「這是有夙因的,君沒瞭解罷了。君七百年前是宋朝的黃筌,君的同僚對頭就是南唐的徐熙。徐熙的畫品,本來高出黃筌之上。但黃筌恐怕他奪走自己的供奉之寵,就巧詞排斥壓抑,致使徐熙貧困落魄,飲恨而死。以後輾轉輪回,二人長期沒有相遇。今生業緣湊合,徐熙才得機報其宿仇。他加在君身上的不幸,正是君曾經加在他身上的不幸,君又有什麼可以憾恨的呢?世上事情,大體上沒有往而不復的。往而必復,這是天道;有恩必報,這是人情。既然已經種上因,終究是要結出果。因果氣數的感應,如同磁石吸針,沒有靠近也就罷了,一旦靠近就會牢吸不離。怨恨的糾結,如同火石含火,不觸則已,一觸就會激發生火。冤結一直不消釋,就像隱伏的疾病一樣,必然會有驟然發作的那一天。冤家終究要相逢,就像旋轉的日月一樣,必然會有互相交會的那一刻。可見,種種害人之術,恰好是用來害自己的啊!我在以往的生涯中與君有過舊交,由於君沒醒悟,所以給君敍述了憂患的根本來由。君與他的冤仇已經了結,從今以後,小心不要再造因就可以了。」

羅仰山聽後,輕鬆地解除了思想結症,得失成敗的心思頓時一乾二淨。幾天之內,平常積成的疾病就徹底消失了。這是我大約十歲時,聽霍易書先生講的。有人說:「這是衛延璞的事,霍易書先生偶爾記錯了。」不知究竟是誰的事,故一併附記下來。

【原文】

羅仰山通政在禮曹時,為同官所軋,動輒掣肘,步步如行荊棘中。性素迂滯,漸恚憤成疾。

一日,鬱鬱枯坐,忽夢至一山,花放水流,風日清曠,覺神思開朗,壘塊頓消。沿溪散步,得一茅舍。有老翁延入小坐,言論頗洽。老翁問何以有病容,羅具陳所苦。老翁太息曰:「此有夙因,君所未解。君七百年前為宋黃筌,某即南唐徐熙也。徐之畫品,本居黃上。黃恐奪供奉之寵,巧詞排抑,使沉論困頓,銜恨之終。其後輾轉輪回,未能相遇。今世業緣湊合,乃得一快其宿仇。彼之加於君者,即君之曾加於彼者也,君又何憾焉。大抵無往不復者,天之道;有施必報者,人之情。即已種因,終當結果。其氣機之感,如磁之引針:不近則已,近則吸而不解。其怨毒之結,結石之含火:不觸則已,觸則激而立生。其終不消釋,如疾病之隱伏,必有驟發之日。其終相遇合,如日月之旋轉,必有交會之躔。然則種種害人之術,適以自害而矣。吾過去生中,與君有舊,因君未悟,故為述憂患之由。君與彼已結果矣,自今以往,慎勿造因可也。」羅灑然有省,勝負之心頓盡;數日之內,宿疾全除。此余十許歲時,聞霍易書先生言。

或曰:「是衛公延璞事,先生偶誤記也。」未知其審,並附識之。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強鬼為厲

村裏一個女人剛死了丈夫,一個輕佻的傢伙賄賂鄰居老太太牽線,夜裏來到寡婦家。關了門要睡覺時,忽然燈光暗綠,縮小如豆。接著一聲爆響,紅光四射,形成一個方圓二尺左右,有鏡子大小的光環。裏面映出一張人臉,竟是寡婦的亡夫。這兩個男女一聲嚎叫,昏倒在床下。家人吃驚地起來查看,於是姦情敗露了。

有人說寡婦失節的不少,為什麼只有這個鬼有靈?我認為鬼有強弱,人有盛衰。寡婦的亡夫是剛死的強鬼,又恰巧這兩個人心神不定,所以鬼就能作怪。其他飲恨於地下,至於幾世也翻不了身的鬼,不知道有多少。不能認為他們的靈魂會隨著形體一起消失了。又有人懷疑是妖物假託亡夫作怪。這種事也不能說沒有。不過妖物不會自己無端作怪,它也是因人而作怪。也許是在幽魂怨毒之氣的感召之下,妖物乘機假託托作怪。不然的話,在貞節的魯國陶嬰的房裏,怎麼沒聽說有黎丘的鬼呢?

【原文】

裏婦新寡,狂且賂鄰媼挑之。夜入其闥,闔扉將寢,忽燈光綠暗,縮小如豆,俄爆然一聲,紅焰四射,圓如二尺許,大如鏡,中現人面,乃其故夫也。男女並然仆榻下。家人驚視,其事遂敗。或疑嫠婦墮節者眾,何以此鬼獨有靈?餘謂鬼有強弱,人有盛衰。此本強鬼,又值二人之衰,故能為厲耳。

其他茹恨黃泉,冤纏數世者,不知凡幾,非竟神隨形滅也。或又疑妖物所憑,作此變怪。是或有之。然妖不自興,因人而興。亦幽魂怨毒之氣,陰陽感召,邪魅乃乘而假借之。不然,陶嬰之室,何未聞黎丘之鬼哉?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討債因果

世上稱短命的人為討債鬼,這原本是有的。盧南石說,朱元亭的一個兒子生癆病,當病情危急、氣息微弱時,呻吟著自言自語道:「這下還欠我十九兩銀子。」一會兒,醫生在藥中投入人參,藥煎好,還沒有來得及服就死了。所用人參正好值十九兩銀子。這是近日的事情。有人會說:「四海之中,一日之內,短命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前世欠債的,哪裡會有如此之多?」

要知道,死生如轉輪,因果迴圈,就像恒河裏的沙,堆積的數量無法測算;就像太空裏的雲,形態變幻不可思議:這確實難以拘泥於一種形式。但是估計它的多數情況,那麼冤仇罪錯糾結在一起,乃由於財物引起居多。老子說:「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的一生,大概沒有不用心於這個的。不過天地所生的財物,只有這個數目。這邊得到,那邊就失去;這邊盈餘,那邊就虧損。機巧從這裏產生,恩仇從這裏結下。善惡業緣的報復,可以延續到三世。我們看謀利的人之多,就可以知道討債的人不會少了。司馬遷說過:「怨毒對於人來說,真是太可怕了!」君子寧可相信它是有的,或許可以啟發人的深思。

【原文】

世稱殤子為債鬼,是固有之。盧南石言:朱元亭一子病瘵,綿綴時,呻吟自語曰:「是尚欠我十九金。」俄醫者投以人參,煎成未飲而逝,其價恰得十九金。此近日事也。或曰:「四海之中,一日之內,殤子不知其凡幾,前生逋負者,安得如許之眾?」夫死生轉轂,因果迴圈,如恒河之沙,積數不可以測算;如太空之雲,變態不可以思議。是誠難拘以一格。然計其大勢,則冤愆糾結,生於財貨者居多。老子曰:「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一生,蓋無不役志於是者。顧天地生財,只有此數,此得則彼失,此盈則彼虧。機械於是而生,恩仇於是而起。業緣複起,延及三生。觀謀利者之多,可以知索償者之不少矣。史遷有言:「怨毒之於人甚矣哉!」君子甯信其有,或可發人深省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負心之獄

佃戶曹自立,稍微認識幾個字。他偶然患了寒病,昏昏沉沉地被一個衙役帶走了。路途中遇見另一個衙役,說是帶錯了人,他們相互爭吵了很久,最後還是把他送了回來。經過一個用石頭砌牆的地方,長有一里,牆內濃煙翻湧,紫色的火焰洶洶地燃燒著。而門上刻有六個字,像斗一般大,他不能夠全部認識,只是記住字的筆劃回家。根據他記住的偏旁猜測,似乎寫的是「負心背德之獄」。

【原文】

佃戶曹自立,粗識字,不能多也。偶患寒疾,昏憒中為一役引去。途遇一役,審為誤拘,互詬良久,俾送還。經過一處,以石為垣,周裏許,其內濃煙坌湧,紫煙赫然;門額六字,巨如鬥。不能盡識,但記其點畫而歸。據所記偏旁推之,似是「負心背德之獄」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五 灤陽消夏錄五》,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忘舊情

沈觀察夫婦死後,幼子寄養在親戚家,窮得沒個人樣。沈觀察的妾嫁到史太常家,聽說了這事後,生出惻隱之心,常叫婢女、老媽子送些衣物去。後來,太常知道了,說:「這是人性情理之中的事,不要禁止她這麼做。」

錢塘人李滄洲說有個寡婦臥病不起,不能做飯,哀求鄰居老太太給做點飯,但老太太也不能常來。忽然有位少女推門進來,說:「我是新來的鄰居的女兒,聽說姐姐不能做飯,心裡常不忍,今天我徵得父母的同意,願意為姐姐做飯,並且侍奉你。」從此少女天天來,過了三、四個月,寡婦的病漸漸好轉,打算登門感謝少女的父母。少女流著淚說:「我不敢騙你,其實我是狐狸,你丈夫在的時候,我很愛他。如今我感念舊情,又同情姐姐辛苦守節,因此冒名而來。」說完,在床上放了幾塊銀子,嗚咽著走了。

這兩件事很相似。改嫁之後,便翻臉不認人的女人,不但不如這個妾,甚至,連這隻狐狸也不如。

【原文】

沈觀察夫婦並故,幼子寄食親戚家,貧窶無人狀。其妾嫁于于史太常家,聞而心惻,時陰使婢媼,與以衣物。後太常知之,曰:「此尚在人情天理中。」亦勿禁也。

錢塘季滄洲因言:有孀婦病臥,不能自炊,哀呼鄰媼代炊,亦不能時至。忽一少女排闥入,曰:「吾新來鄰家女也。聞姊困苦乏食,意恒不忍。今告于父母,願為姊具食,且侍疾。」自是日來其家,凡三四月,孀婦病癒,將詣門謝其父母。女泫然曰:「不敢欺,我實狐也,與郎君在日最相昵。今感念舊情,又憫姊之苦節,是以託名而來耳。」置白金數錠於床,嗚咽而去。二事頗相類。然則瑟琶別抱,掉首無情,非惟不及此妾,乃並不及此狐。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徐四讓產

田村的徐四,是一位農夫。父親死後,繼母有生了一個弟弟,極為兇暴不近人情。家中共有百多畝田地,分家時,弟弟以供養母親為由,分取了十分之八,徐四同意而沒有爭執。弟弟又選擇好田占取,徐四也依了他。後來,弟弟把分得的田產蕩賣乾淨,又向徐四要田種。徐四就把自己的田地全部給了弟弟,自己租田耕種,心情感到很暢然。

一天夜晚,他從鄰村喝醉酒回家。途中,經過一片棗樹林時,遇到一群鬼拋擲泥土,害怕得不敢繼續前進。群鬼啾啾地叫著,逐漸逼近了徐四,等看清徐四的面孔,又都惶恐地倒退起來,說:「原來是謙讓田產的徐四兄。」倏地化作黑煙四處散去。

【原文】

田村徐四,農夫也。父歿,繼母生一弟,極凶悖。家有田百餘畝,析產時,弟以贍母為詞,取其十之八,曲從之。弟又擇其膏腴者,亦曲從之。後弟所分蕩盡,複從兄需索。乃舉所分全付之,而自佃田以耕,意恬如也。一夜自鄰村醉歸,道經棗林,遇群鬼拋擲泥土,栗不敢行。群鬼啾啾,漸逼近,比及覿面,皆悚然辟易,曰:「乃是讓產徐四兄。」倏化黑煙四散。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守藏神語

東光的馬大還,曾經夏夜在資勝寺藏經閣裸臥而眠,忽覺有人撥弄他的手臂說道:起來!起來!不要褻瀆了佛經!睜開眼看到一個老人在身旁,問他是誰?答道:「我是守護經藏之神。」馬大還天性豁達,也不覺得恐怖。況且當時月明如白晝,所以叫他坐下對談,問道:「您出於什麼原因來守護這些經藏?」老人說道:「是上天的命令。」

馬大還問道:「儒家經典汗牛充棟,從沒聽說有神為之守護,上天為何單單偏重佛經呢?」老人說道:「佛家以神道來實施教化,眾生有的信有的不信,所以安排神靈來守護;儒家以人道來實施教化,一般人都應當恭敬守護它,一般人也都知道,所以不用煩勞神靈之力,並非單單偏重佛經啊!」

馬大還問道:「那麼,上天看待三教都一樣嗎?」老人說道:「儒家以修養自身為本位,以治人治國為功用;道家以篤靜為本位,以柔和為功用;佛家以定力為本位,以慈悲為功用。其宗旨各相差別,不能混同一體。最高目標都是教人為善,這沒什麼不同;對於萬物都有所助益,也沒什麼不同。因為目標歸宿大致相同。上天所以不能不並設之。可是儒家為百姓立命,而執持它的根本於自身;佛家道家都是自然而成的學問,而用餘力惠及於萬物。所以以彰顯人道的為主,彰顯神道者來輔助它,也不能專以佛家道家來治理天下,這就是它不一致而一致,一致而又不一致的原因。大概儒家好比五穀雜糧,一日不吃飯就會感覺饑餓,幾天不吃飯一定餓死;佛家道家像是藥物,生死得失的關頭,喜怒哀樂的情感,用來寬解冤仇罪過,消除憤恨,較之儒家最為快速。它的禍福因果的說法,用來震憾動極愚蠢的人,也較之儒家為更容易接受。只是切中病情就當停止,不能拿藥當飯,經常服用,導致偏於一方,留下禍患。儒者或者空談心性,與釋迦老聃混而為一,或者排斥打擊佛道二家,有如抵抗仇家敵寇,皆是小家子氣十足的片面見解。」

馬大還問道:「佛道之流,往往有道士、僧徒恣意興妖作怪,如果不努力攻擊它,不留下貽患於世間嗎?」老人說道:「這重點的是它的根本。若是它的流弊,豈止佛家道家遺留禍患,儒家的遺留禍患難道還少嗎?就像你醉了裸身而睡,恐怕也未必就是周公、孔子的禮法吧 !」馬大還慚愧謝罪,兩人又暢談到天亮,老人才辭別而去,竟不知為何方神聖,有的說是狐精。

【原文】

東光馬大還,嘗夏夜裸臥資勝寺藏經閣。覺有人曳其臂曰:「起起,勿褻佛經。」醒見一老人在旁,問:「汝為誰?」曰:「我守藏神也。」大還天性疏曠,亦不恐怖。時月明如晝,因呼坐對談,曰:「君何故守此藏?」曰:「天所命也。」問:「儒書汗牛充棟,不聞有神為之守,天其偏重佛經耶?」曰:「佛以神道設教,眾生或信或不信,故守之以神。儒以人道設教,凡人皆當敬守之,亦凡人皆知敬守之,故不煩神力。非偏重佛經也。」問:「然則天視三教如一乎?」曰:「儒以修己為體,以治人為用,道以靜為體,以柔為用。佛以定為體,以慈為用。其宗旨各別,不能一也。至教人為善,則無異。於物有濟,亦無異。其歸宿略同。天固不能不並存也。然儒為生民立命,而操其本於身。釋道皆自為之學,而以餘力及於物。故以明人道者為主,明神道者則輔之,亦不能專以釋道治天下。此其不一而一,一而不一者也。

儒如五穀,一日不食則餓,數日則必死。釋道如藥餌,死生得失之關,喜怒哀樂之感,用以解釋冤愆、消除怫鬱,較儒家為最捷;其禍福因果之說,用以悚動下愚,亦較儒家為易入。特中病則止,不可專服常服,致偏勝為患耳。儒者或空談心性,與瞿曇、老聃混而為一;或排擊二氏,如禦寇仇,皆一隅之見也。」問:「黃冠瑙徒,恣為妖妄,不力攻之,不貽患于世道乎?」曰:「此論其本原耳。若其末流,豈特釋道貽患,儒之貽患豈少哉?即公醉而裸眠,恐亦未必周公、孔子之禮法也。」大還愧謝。因縱談至曉,乃別去。竟不知為何神。或曰,狐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道好還

紀曉嵐說:某公死後,遺留下來的古董,寡婦孤兒不知它的價值,於是請他的朋友估價。這個朋友故意高估,使這些古董好久都賣不出去。等母子倆窮得過不下去時,乘機以低價買走了去。兩年後,這個朋友也死了,遺留下來的這些古董,妻子兒子也不識貨,於是,又請他的生前好友估價變賣。這位好友也如同亡友之前的計謀,一股腦都將古董弄到自己手中。有人評論:「天道好還,報應不爽,沒有往而不返的。所以仿效他的計謀的,罪應當減輕才是」。

我認為這話說的雖然大快人心,卻不可以定為一個公理。比方說賊固然有罪,如果有人再偷賊物,能說這人的罪過就比賊輕嗎?

【原文】

某公之卒也,所積古器,寡婦孤兒不知其值,乞其友估之。友故高其價,使久不售。俟其窘極,乃以賤價取之。越二載,此友亦卒。所積古器,寡婦孤兒亦不知其值,複有所契之友效其故智,取之去。或曰:「天道好還,無往不復。效其智者罪宜減。」餘謂此快心之談,不可以立訓也。盜有罪矣,從而盜之,可曰罪減於盜乎?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巧揭奸謀

有兩位塾師,鄰村居住教書,都把繼承和宣揚道學作為自己的責任。一天,兩人約定集合一處舉行會講,十幾個學生門徒陪坐一旁。當他們辯論「人性和天命」,剖析「天理人欲」的時候,都神態嚴肅,一本正經,如同面對聖賢講話一般。忽然刮起一陣微風,吹來一些紙片,在講壇的臺階下不停地旋轉飛舞。生徒們撿起一看,原來是兩位塾師的往來密信,內容都是策劃奪取一位寡婦的田產。

這或許是神靈厭惡他們的虛偽,才用巧妙手段揭露出他們的奸詐陰謀。然而,使用奸詐術的人雖多,並非一一都能敗露。聽說兩位塾師的私信暴露後,詭計不得施行,寡婦的田產終於保護下來。這當是那寡婦苦苦守節,感動了鬼神,所以才顯現出這種靈異,暗中保護了她。

【原文】

有兩墊師鄰村居,皆以道學自任。

一日,相邀會講,生徒侍坐者十餘人。方辨論性天,剖析理欲,嚴詞正色,如對聖賢。忽微風颯然,吹片紙落階下,旋舞不止。生徒拾視之,則二人謀奪一寡婦田,往來密商之劄也。此或神惡其偽,故巧發其奸歟。然操此術者眾矣,因未嘗一一敗也。聞此劄既露,其計不行,寡婦之田竟得保。當由煢嫠苦節,感動幽冥,故示是靈異,以陰為呵護雲爾。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四 灤陽消夏錄四》,紀昀著)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