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物不昧 得免於難

《例證一》

江甯(南京舊稱)有個回民叫哈九,以開飯館為生。有一個江浦人帶了一個袋子,裏面裝有五十兩銀子,遺失在店中。哈九追到江邊,把錢還給了這個人。

他們分別以後,有一天這個江浦人回到家鄉,看見大風吹翻了江中的船,落水的人很多。這人忽然想到:「我就當作哈九沒有還錢給我,就用這筆錢來做好事吧!」於是便呼叫漁船說:「救起一個人,我賞給五兩銀子!」漁船上的人紛紛去救人,但只救起一個人。一問原來是哈九的兒子。這件事發生在清朝順治五年(1648)三月二十三日。

《例證二》

李毅是吉州城的一名士兵。吉州城內有一個徐姓人家,派遣婢女把一支金釵送給親戚家。婢女把金釵插在自己的頭上。在路上,金釵掉落在地上。李毅看見後,拾了起來,並跟隨這個婢女前行。他看見婢女走進一個大戶人家的宅院後,又慌忙地跑了出來,到江邊想投水自盡。李毅急忙喊住她詢問原因。婢女哭著告訴他說:「我家主母性情暴躁且嚴厲,剛才叫我送金釵還人,在路上丟失了,她一定會把我鞭笞至死,不如先死為好!」李毅立即把金釵還給了她。婢女非常感謝。

後來,這個婢女嫁給梅林渡的一個村民。有一次,李毅因傳送公文,將要渡河。婢女一定要請他到家中去,並買來酒菜款待他。這時,他們忽然聽到渡口傳來喧嘩聲,出門一看,渡船翻了。船上的人都淹死了,李毅因為受婢女挽留,得免於難。

《例證三》

羅一峰公名倫,江西人。春天他去京城參加舉人會試。一天晚上住宿在山東一家旅舍中。僕人在院子裏拾到一隻金鎖片,把它給藏了起來,沒有告訴別人。又走了兩天,羅倫對僕人說:「路費不夠了,怎麼辦?」僕人說:「別發愁」。就拿出金鎖片,把經過告訴了他。羅倫非常生氣,打算親自把金鎖片交還給失主。僕人扳著指頭說:「這樣一往一返,考試就趕不上了」。

羅倫說:「這個東西一定是婢女僕人弄丟了的,萬一主人拷問時找不回來,一定會把他們打死。我寧可不參加考試,也不能讓人死於非命!」回到那家旅舍,才知道果然是一個婢女潑洗臉水,金鎖片隨著水潑出去了。女主人用鞭子打得那婢女差點死去。丈夫責怪妻子不仔細,妻子也氣得上吊尋死,幸好被人救了下來。

一家人正鬧得不可開交。羅公把金鎖片還給他們,全家人都很感激,看熱鬧的人圍得像一堵牆,大家都讚歎不已,都說他一定會考中狀元。羅倫趕快賣掉衣物,急急忙忙趕到京城。抵達時已是二月初四了,他匆匆忙忙答好卷子交了,結果竟考中了狀元。

《例證四》

明世宗嘉靖年間,蘇州儒生黃彥士,與妻子感情很好。這時正遇上倭寇入侵,在避難途中,夫妻走散。顏氏異常恐懼,落荒而逃,晚上到一座古廟投宿。進門時。發覺廟內已經有人,顏氏一驚連忙躲避。門內說:「娘子不用害怕,我是個尼姑」。於是相結成伴。等到天亮,尼姑說:「你是個年輕女人,恐遭人算計,我包裹裏有僧衣僧帽,可以改扮一下」。顏氏聽從了她的話,於是兩人結伴同行。

黃生失去了妻子,擔心她會遇難,尋訪了三年也沒得到消息,單身在外漂泊,替別人抄書為生。這時,他的同學在浙江做官,便去投奔他。路過嘉興時,正遇上巡海的大兵經過。船夫不敢開船,黃生趁機上岸找廁所,看見一棵枯楊樹縫隙中似乎有什麼東西,便伸手進去,原來是一匣金子。他高興地說:「這該不是上天賜給我的吧!」再伸手進去,拿出一個緣簿本子,裏面寫滿了布施人的姓名。他嚴厲警告自己,說:「別以為失金可拿,應該想到這是三寶弟子供廟子的錢!」便叫船夫暫不開船,等候失主。

過了一天,見一老尼姑一面用頭碰樹,一面大哭。黃生急忙向前問他為何哭泣。她說:「過去我曾發願塑觀音菩薩像。為此募集到三十兩金子。昨天大兵突然到來,無處隱藏,只好把錢放在空樹裏,現在錢不見了,我只有一死了!」黃生馬上把錢還給了她。尼姑非常感動,拜謝後說:「感謝您使我活了下來,我的寺廟離此僅二十里,何不去吃一頓飯,也好在菩薩面前稟報您的盛大功德」。

黃生同意了。到廟門前敲門,應聲開門的竟是妻子顏氏。兩人相見,大哭不止。各人訴說別後經過,停留了好幾天,有位姓汪的鹽商聽說了,聘請黃生到他家教書,後來按照成例進入國學(國家建立的學校),又被推薦任二尹,最後升遷為府判,生二子,其中一個為貢生。夫婦兩個都以壽終。

《例證五》

明朝尚寶司(明官職)叫袁忠徹。有一天,到一個朋友家中去,看見一個僮僕秀麗且機警,袁給他看相之後,勸這個朋友把僮僕趕走,說他將不利於主人。這個朋友不忍心這樣做。後來他多次對這個朋友講。朋友不得已,聽從了他的話。

僮僕走後,無家可歸。住在一座古廟裏,晚上,看見牆角有件破爛衣服,裏面裹著的黃金、白銀共有好幾百兩。本來想拿走,忽然歎了一口氣說:「我因為命薄,無故被主人趕了出來,現在一下子得這麼多的錢,上天不會答應的!」於是仍把錢包好等候在那裏。到了天明,果然有個女人號啕大哭著走來,四處張望。僮僕問她哭什麼,她說:「我丈夫是個軍人,因為犯了過失關在牢裏,將被處死。某指揮正好辦理他的案件。我賣掉家中的貴重物品,又四處借貸湊足一筆錢,打算送給指揮。經過這座古廟休息,不慎丟失了。我丈夫這次死定了!」僮僕仔細詢問她遺失多少錢,所答完全吻合。於是全部還給了她。這女人萬分感激,想酬謝他一部分錢,僮僕拒不接受。

女人走後,不久,她的丈夫得到釋放。他們思念這個僮僕的大恩大德,逢人便說。結果被某指揮聽到了,認為這僮僕絕不是尋常的人,派人查訪。找到之後,把他收養在家中。由於指揮以前沒有兒子,便將僮僕收為養子。

過了幾年,僮僕承襲了指揮的職務,回來探望原來的主人,主人歎息說:「袁某的相術與事實差的太多了!」這時正好袁來訪,主人讓他穿上過去的舊衣服,端茶出來。袁吃驚地說:「這不是從前那位童子嗎?」主人故意說:「我把他趕出去以後,他無家可歸,只好又讓他回來了」。袁笑著說:「你不要戲弄我,他現在不是你的僕人,是堂堂三品武官啊!他的相貌、神態都與從前大不相同,一定是做了大善事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僮僕向他敘述了事情經過。更加感歎袁某相術的確奇妙。

《例證六》

乞丐福報

還金此丐本良材   博勝無貪更善哉

美玉居然忻得賈   妻財子祿一齊來

賈阿玉,陽羨(宜興縣)人。少年時在街上為乞丐,夜裏常棲身於城外土地廟裏。有一年除夕日,下午,見地上有藍布包一個,拾起來打開一看,是件女衫,裏面裹著一包銀子,約三十兩。他原先是很高興,但繼而想到:「我是個要飯的,哪用得上這個;丟失銀子的人,難保不因此焦急而尋短見!」。就坐在路邊等待失主來找。過了很久,見一中年婦女從城裏號哭著走出來,邊走邊到處尋找東西。阿玉知道她就是物主,就呼叫她。婦人見他是個乞丐,並沒有理睬,自顧尋找,只是哭得更厲害了。阿玉便說:「你找什麼?我坐在這裏很久了,應該能見到的」。婦人才告訴他說,把衣服和銀子丟失了,並說:「我丈夫欠官糧被關押,我把女兒賣了,要去交上銀子贖人出來。現在丟失了,只能去死了!」阿玉問她衣服顏色和包銀用紙,回答都相符合,就拿出來交還給她。婦人檢查以後,非常感激,就分了點銀子出來,給阿玉以示謝意,阿玉堅決不受。

當天夜裏,他睡在土地祠裏。忽見殿上燈燭輝煌,心中懷疑:「天還未亮,怎麼會有人前來進香呢?」突然聽到殿上有人說:「今天有一乞丐,他拾金不昧,保全了別人夫婦兩命,功德相當大,應該賜予福報」。另有人說:「此人應終身做乞丐,壽至三十歲」。殿上的人說:「應該向東嶽申報,給他添註祿籍,再賜給他妻子和兒子,以勸世人為善」。接著又命賜給他銀子一箱。立即有人拿來一隻大箱,放在阿玉面前,說:「這是神賜給你的!」阿玉歡喜之極,就醒了,周圍仍是一片漆黑。伸了個懶腰,想站起來,剛一伸腳,嘩啦地一聲響,踢到一樣東西。伸手一摸,拿到一串用繩子串好的大錢,共六枚。他暗笑:「這就是神所賜的東西麼!」就揣在了懷裏。

陽羨當地有種風俗,每年新春期間,家家做好許多糕餅,分施給街上的乞丐。同時城內外設有許多賭場,還有賣糖的挑子攤販,攤板上放著骰子設彩與人打賭,贏者可以隨意拿糖或錢。這些攤彩挑子,都集中在長橋上。這長橋就是晉朝孝侯周處斬蛟的地方。第二天阿玉要得糕餅很多,吃得飽飽的,就帶著六枚大製錢來到長橋,與糖擔賭,每賭皆勝,賭了十多個攤子,得了千多錢。就又來到賭場,又連連獲勝,從早到晚,贏錢達數萬之多。當時有位姓賈的老先生,在長橋旁開麵館,阿玉平時乞討得錢,就去那裏買麵吃。老人也一直很同情他。當天阿玉把贏來的錢,都寄存在賈老先生店裏。第二天阿玉又去賭,一賭就勝。過了四五天,積錢達百數十千之多。他忽然想到:「賭場所得的錢,都是非義之財。我雖蒙神賜,但輸家並不都是家境富裕之人,我這樣巧取過來,不免造孽。何況我又是個要飯花子,突然得到這麼多錢,只要勤儉一點,也可以成個家了,不必再去賭博;就是賭勝了,良心也不安,賭輸了,還得當叫花子」。於是,他便在神前發誓永不再賭了!

那位賈老先生的麵館,恰好缺少資本,正準備關閉。阿玉就和他商量,把所得錢盡數籌為麵店本錢,自己也去店裏作傭工。賈翁也很高興,擇吉日重新開張,顧客爭相前來,生意十分興旺,得利超過以前數倍。幾年以後,積資達數千之多,店面更是一番氣象。賈翁無子,只有一女,對阿玉非常感德和器重,就把女兒嫁給他。阿玉也把賈翁當親生父親對待,相依互助而終。後來阿玉妻生了兩個兒子,阿玉活到七十歲才死。至今他的兒子還在經營這家麵館,已是小康之家了。阿玉不知自己的原姓,就依賈老先生而姓賈了。

坐花主人說:「阿玉是個乞丐,而竟能拾金不昧,可說很難得了!但也可說這只不過是一念之善而已!到他夢見神賜,賭得多金,如果換個人,難道不會仗恃這骰子就是聚寶盆而更加貪想盈滿巨箱的金錢,以為都可以靠賭博得來嗎?而阿玉卻能在連連得手之後,想到輸家處境難堪,並在神前設誓而永不再賭,真可謂是急流勇退,既有仁愛又有智慧啊!他壽至古稀而終,子孫受其餘慶,不是很合乎情理嗎!」

《例證七》

張觀察

行本無賴度殘身    惡念頓除發善心

坐雪持銀俟失主    前愆赦去錫功名

張觀察是京口人。年少作秀才時,家境貧窮,品行惡劣,人們都像怕老虎一樣畏懼他。然而他生性卻相當豪爽,敲詐勒索來的錢財,常隨意散去,鄉鄰中許多貧苦人,也多受到他的幫助,因此他自己家裏常沒有隔宿之餘米。

有一年除夕斷糧了。心想親戚故友之中,都有舊怨,想不出有哪一家可以去借點錢出來,而自己又不願去搖尾乞憐,向人求告。直到薄暮,仍想不出辦法,就拿了老婆的破布裙,到當鋪強逼對方借了自己千文錢,買了一斗米,酒食和香蠟紙,放在籃子裏回家。他家在一條破爛不堪的巷子裏,天下著雨路又滑。就快到家門口時,不小心跌了一跤,籃子裏的東西,全部翻倒在泥濘裏。他只能回到家裏拿了盞燈,返回去找。不料意外地拾到一隻口袋,用手一提,很重。拿回家一看,內有元寶兩隻、碎銀數十兩、洋錢百餘、零錢數百、帳簿一本,以及手摺好幾紮,知道這應該是某家綢緞莊的東西。張生一開始心中大喜,想到這一下子,就可以過上小康日子了。正要拿到屋裏去,忽然想到,這東西一定是店中夥計收的帳,路過這裏丟失的。如果給店主交不了帳,他必然只有死路一條!不如等他來找還給他。於是就把袋子藏起來,從袋裏拿了點零錢,又去買了米回來,讓老婆煮飯。自己則拿了盞燈,坐在門外風雪中等待。

沒過多久,見遠處一老者和兩個少年,手裏挑著綢莊的號燈,沿路照尋著走過來,神色倉惶。張生知道是失主,等他們走近了,就招呼他們,說:「你們找什麼?」老者一看是張,知道他是個無賴。不敢直說,吱唔著想走。張忽然變了臉色說:「你們打著燈籠到處照,又不找丟失的東西,該不是前來相看門戶,夜裏好來偷盜嗎? 不老實告訴我,就不讓你們走!」老者不得已,才吐實情說:「剛才收帳路過此處,在路旁歇了一陣。突然下起雨來,急忙趕路,丟了一隻布袋,所以返回來尋找。 現在找不到,想必是過路人拾去了!」張問他袋中有什麼。老者把銀錢帳簿等物,一樣樣報出來,完全相符。張笑著說:「是不是請到我家小坐一下,拾東西的人我已知道是誰了!」老者向張作了一揖,說:「如果先生知道,請馬上告訴我,不敢隨便到你府上打擾!」張笑著說:「總不能站在這冷風裏說話吧!敝家就在這裏,老先生何必吝嗇多走兩步路呢!」老者猶豫,拿不定主意,不敢去。張把他拉進屋去,坐下後,老者又說:「如果先生知道,就請告訴我,我感恩不盡!」張說:「好!好!」就走進去,端了茶出來,問老先生在店中幹什麼事。答說:「收帳!」問:「現在丟失了,會怎樣?」老者淚如雨下,說:「把家全賣了,也賠償不起!只有死了!」又說:「先生如果知道,求你馬上告訴我,在下感恩不盡!」張又說:「好!好!」老者懷疑張在戲弄自己,就站起來想告辭。張笑著說:「老先生稍坐,別著急!拾到東西的人,我不知道。我有小小的一點蓄資,拿來補償你老先生的損失!」就拿出口袋,說:「這是否是足夠償還老先生的損失了?」老者大驚,畏懼萬分地望著張,嘴唇動了動,不敢說什麼。張安慰說:「老先生不要懷疑我。我要是想拿這袋中之物,早就拿去買了牲口來祭神祖,關上門大飲大嚼了。何必一個人呆呆地坐在風雪中傻等著你來告訴你呢!」說著,就把口袋中的銀洋全部拿出來放在桌上,說:「銀洋原封未動!就借了點拿來買米了!」老翁大喜過望,一連叩了不知多少頭。起身後,請張分取一半。張嚴肅地拒絕了。老者說:「先生不取,我也不敢走!」張笑著說:「非要給,就借給我兩塊銀洋,讓我大年初 一吃上頓飽飯,已心滿意足了!」老翁見他是真心誠意,不敢再說什麼,便拿兩塊銀洋給他,叩謝而去。

張生拿了錢又出去買了酒食回來,獻神供天。夫婦相對而坐,喝了酒吃了年夜飯,醉薰薰地上床入睡了。夢中被人捆綁,去到一個大官模樣的人面前,好像是文昌帝君。帝君呵責說:「你素來多行不義,再不改正,當墮餓鬼道中!」張生正叩頭乞饒,忽然有一人手拿一張狀子進前稟報。帝君臉色立即和緩下來,說:「這是大善事,足以抵銷以往的惡行。應該還他祿籍,入本年科榜」。又對張生說:「你回去後,應當痛改前非,前程未可限量啊!」張生醒來,知道是那件還銀事,感得神佑。天亮之後,就寫了一份決心改過的疏文,在文昌帝君前焚燒,發誓遵行功過格,以懺贖以前的罪業。不久,以前的那位老者,衣冠楚楚前來拜謝,說:「昨晚若非先生之恩德,我全家老小的性命就完了!我已把這件事報告了我的東家,他必有所奉報」。張生謙遜地道了謝。從此更加盡力行善,而生活更加貧困,常常幾天都揭不開鍋。

初秋月半,所有秀才都去金陵參加秋試。只有張生一文錢都沒有,每日飯錢都難措,就不再想應考的事。忽然遇到之前老者,問他:「先生為什麼還不動身去應考?」張回說因為沒有錢。老先生說:「先生是個善人,鄉試豈可不去參加!請你先回去,在家等我!」張答應了。剛到家不久,老先生跟著就趕到了,拿出二十金交給他, 說:「這是我積蓄的工錢,你快點搭船去!」張生感謝之餘收下了。老先生走了之後,張生私下想,拿這些錢去應試,能否成功沒有把握,有點渺茫。不如用這錢買米買柴,可以半年不愁凍餓,便不想去了。但又顧慮如何對老先生回話。正在躊躇,拿不定主意之時,聽到有人敲門,打開一看,是老先生和一位青年人又來找,對張生說:「這位就是我東家,為先生高義所感動,早想報答!聽說先生要去趕考,想到先生留有家眷,生活困難。謹備二十金,白米四石奉贈,以解先生後顧之憂!」。張生大喜過望,立即搭便船趕往金陵應試。揭榜,果然考中。老先生又和店東家來贈送進京赴試的路費,竟聯捷中了進士,後來官位做到了觀察使。

坐花主人說:「一念之善足以抵銷百惡。靠一念之善而超出餓鬼登上祿籍,多麼的快捷!這不正昭示人們,天道之理並非一成不變,而重在自己的抉擇取捨嗎!雖然如此,像張生這樣能做到見巨利而不貪,亦是他一貫性情豪邁,樂於周濟貧困的善根所致啊!比起那些心地骯髒,恃強淩弱,分毫必爭幫富人打官司的人,能與之相提並論嗎!」

(第一~五則節錄自《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卷一、二》,釋海山等主編、第六、七則節錄自《坐花誌果—果報錄》,清.汪道鼎著/鷲峰樵者音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為善最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