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盆釋疑
帝王用賞罰來勸人為善,聖人用褒貶來勸人為善。賞罰有所不及,褒貶有所不周的,佛就用因果來勸人為善,方式不同,目的則是相同的。和尚們拿著因果禍福的說法,誘騙脅迫那些愚民,不是以人品的正邪來區分善惡,而是以布施的有無來區分善惡。自從「福田」之說興起,佛祖的本旨就不明了。
聽說有個走無常的人,問冥吏誦《血盆經》有無好處。冥吏說:「沒有這樣的事。世間男女相交,萬物滋生,都是天地間的自然現象,是陰陽相合生生不息。要繁衍就要有生育,要生育就必然有污穢,就是淑女賢母,也不得不如此,這並不是自己所幹下的罪孽。如把這當作罪孽,那麼要飲食就不能不大小便,口鼻難免要流口水鼻涕,這也是污穢之物,難道也應該認為是有罪的嗎?編造這一說法的人,是因為只有婦女最容易被蠱惑,而婦女免不了都要生育,就以此為有罪,說這罪非要拜佛懺悔不可;於是家家婦女的錢,都充做功德費了。你常出入陰司,應當有所見聞,血池真的在哪裡?墮入血池的真的有誰?還要猶疑、追問嗎?」走無常的人後來常以此告訴別人,但竟無人相信他的話。這就是所謂的積重難返啊!
【原文】
帝王以刑賞勸人善,聖人以褒貶勸人善,刑賞有所不及,褒貶有所弗恤者,則佛以因果勸人善,其事殊,其意同也。緇徒執罪福之說誘脅愚民,不以人品邪正分善惡,而以佈施有無分善惡,福田之說興,瞿曇氏之本旨晦矣。聞有走無常者,以血盆懺經有無利益問冥吏,冥吏曰:「無是事也。夫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是天地自然之氣,陰陽不息之機也。化生必產育,產育必穢汙,雖賢媛淑母亦不得不然,非自作之罪也。如以為罪,則飲食不能不便溺,口鼻不能不涕唾,是亦穢汙,是亦當有罪乎?為是說者,蓋以最易惑者惟婦女,婦女所必不免者惟產育,以是為有罪,以是罪為非懺不可,而閨閣之財無不充功德之費矣。爾出入冥司,宜有聞見,血池果在何處,墮血池者果有何人,乃猶疑而問之歟?」走無常後以告人,人訖無信其言者。積重不返,此之謂矣。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九 如是我聞三》,紀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