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先兆
紀曉嵐說:凡事都有先兆,不知該怎麼解釋其中的緣故?比如太陽將升,而雲霞放出光明;下雨之前,柱樑基石就顯得濕潤。往往那端一有變動,這邊即有所回應。
我從四歲開始到今天,沒有一天離開過筆和硯。乾隆五十七年(1792)三月初二,當時我在值班房,偶然和同事們開玩笑說:「過去陶淵明曾為自己寫了一首挽歌,我也為自己題了一副挽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在我百年之後,諸位用這幅挽聯來悼念我,我就知足了!」。然而參知政事劉石庵卻說:「上半聯很不像您,倘若用來悼念陸耳山先生,似更確切些」。不料過了三天,陸耳山先生的訃音便傳來了,這難道不是氣機給予的先兆嗎!
【原文】
事有先兆,莫知其然。如日將出而霞明,雨將至而礎潤,動乎彼則應乎此也。余自四歲至今,無一日離筆硯。壬子三月初二日,偶在直廬,戲語諸公曰:「昔陶靖節自作輓歌,余亦自題一聯曰:『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百年之後,諸公書以見挽,足矣。」劉石庵參知曰:「上句殊不類公,若以挽陸耳山,乃確當耳。」越三日而耳山訃音至,豈非機之先見歟?
(節錄自《閱微草堂筆記 卷十一 槐西雜志一》,紀昀著)
-------------------------------------------
☆真心推荐☆
全站熱搜